共19小题,约7790字。
武汉市洪山区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三月月考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羁(jī)绊 宽慰 眼眶(kuàng) 大彻大悟
B.糜(méi)子 束缚 磅(bàng)礴 人情事故
C.斡旋(wò) 怅惘 晦(huì)暗 戛然而止
D.亢(kàng)奋 震撼 撺(cuān)掇 叹为观止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在今天 的都市生活中,谁不向往田园?中国诗歌里的田园,是我们的生命从 走向 的一次诗意回归。从传统上 来讲,儒家一直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A.繁忙 喧哗 安静 意义 B.喧哗 繁忙 安静 意义
C.繁忙 喧哗 宁静 思想 D.喧哗 繁忙 宁静 思想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智能手机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联系更加紧密,购物更加方便,出行更加顺畅。
B.港珠澳跨海大桥海底沉管隧道的生产和安装技术为世界跨海大桥的建设提供了独特的中国样本和宝贵经验。
C.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机器人必将出现,并将带给我们更丰富的生活体验。
D.共享单车这种新型的自行车租赁模式彻底改变了城市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带来的自行车出行萎靡,令自行车“重现荣光”。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高铁,中国速度;高铁,中国奇迹。从绿皮车到高铁动车组,出行工具的变迁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更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与科技的变革。
B.中国只有制造出自己的大飞机,才能在一定范围内打破垄断,降低成本,让普通老百姓也坐得起飞机,结束中国上空飞着的都是国外民用客机的历史。
C.云栖大会是一场“汇聚时代最强大脑,描绘新技术发展趋势和蓝图,展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蓬勃发展的科技生态全景”的大会。
D.当我们欣喜于GDP的增长时,却漠视了另一些“增长”:我们用了10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人30年的体重增长;我们用了50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二百年才完成的疾病谱转变。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别把二十四节气当成古董摆设
梁勇
⑴日前,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十四节气究竟是怎么回事,细想起来并不简单。
⑵一般认为,二十四节气产生于春秋。其实,它有着更悠久的传承。《尚书??尧典》中有“日中”“日永”“宵中”“日短”的叙述,它们相当于后来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周礼》记载“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这说明,西周时期已经有了二分二至日的观测。春秋战国时期,八节得以确立。战国后期的《吕氏春秋》中进一步出现了日夜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称呼。其中,除了日夜分指代春分和秋分两个节气,其他叫法已经跟后来完全一致。此外,还出现了“始雨水”“小暑至”“霜始降”等准节气称呼。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淮南子》中已有完备的名称,汉武帝时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编入历法。
⑶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并综合了天象、气象与物象。从命名可以看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季的开始,并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配合表示寒来暑往的季节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提示着温度变化;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则通过水的形态,反映不同的气温与降水量;惊蛰、清明、小满、芒种以鲜明的物候提示农事。
⑷上海地区流行过一句俗语:白露赤膊当猪猡。它说的是,白露节气到了,白天也开始凉了,继续光着膀子会影响健康。又如,“芒种芒种,样样好种”,提示农民抓紧时机投入农事。
⑸总的来看,节气具有劝农籍田、敬授农时、测天占候的意义。但也有一些“预测”,并非完全准确。例如,气象部门的粗略统计显示:“干净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干净年”的准确率大约为50%。
⑹尤其是随着“地球变暖”以及越来越多的人工干预等因素,节气变化与实际的季节变迁存在误差。既然不是非常准确,那么二十四节气岂不是只能当作摆设的古董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⑺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独特创造,是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和生活哲学。今天,它依然是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重要依据,并内在激励着民族精神。例如,“一年之计在于春”,督促我们顺应天时、勤奋有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提示我们认知和尊重生命节律;“大雁南飞、春燕归巢”,发酵着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情思。
5.阅读⑵~⑸段,下列对中国二十四节气“并不简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产生于春秋时期,有着很悠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