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00字。 本文以2005高考现代文为例深入探讨了现代外文阅读中“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规律和方法,并配有相应的试题训练。
怎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河南省镇平县雪枫中学 杜学峰
[能力提升指导]
文章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对作品的阅读和分析,自然离不开对作者思想观点和作者对生活、对人生、对作品中人、事、物态度的分析。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有时比较直接、明显、集中;有时则比较分散,需要对有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而有时则隐含于作品的形象或字里行间,还需仔细分析和抽象概括。
一、什么是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
分析概括文中的观点态度是阅读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人的思想感情又是丰富复杂的,文章的思想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因此,必须综合分析、全面概括,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如2005重庆卷大阅读《阳台上的遗憾》第21题:根据全文,分析作者对旧式宅院和高楼大厦的态度,并就文末“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所蕴含的作者观点作出简要评价。从文中看作者对旧式宅院和高楼大厦的态度并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采用一分为二的态度。“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首先肯定了历史的进步,但在历史进步的同时也会留下一些影子。于是结合课文我们就不难得出答案:(1)无论是传统旧式宅院,还是现代的高楼大厦都有它们的长处和短处。(2)历史是发展进步的,但在进步的同时也会留下不少遗憾。对作者的观点可做出如下评价:①辨证的态度 ②时代的眼光 ③深刻的反思 。
二、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方法
“分析作者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考点的能力层级为C。具体说来,“分析”是指能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加以剖析、评价;“概括”是指以简洁的语言揭示出作者对所写之人之事的看法及感情色彩的褒贬。不过因试题的不同,有时侧重于分析,有时侧重于概括,有时两种方法同时使用。高考对此考点的命题形式多为:①摘录符合作者某一观点的词句;②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述的观点;③辨析对作者观点态度分析的正误。那么如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呢?
1.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的基础上分析概括。要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首先应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这就要求考生在通读全文,把握文意之后,进行整体思考,理清文中的人物、事件、道理之间的关系,剖析文章的脉络结构,弄清作者在文中要告诉读者什么,读者从中明白了什么或受到了什么启发。整体感知也是现代文阅读的第一步。如2005广东卷大阅读《壶口的黄河 》第19题,为什么说壶口的黄河“才是中国的河”?请联系全文作答。支撑这一观点的信息分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