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230字。

  2019年3月山东省各地市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阅读
  德州一模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蒋乂,字德源,常州义兴人,徙家河南。乂性锐敏,七岁时,见庾信《哀江南赋》,再读辄诵。外祖吴兢位史官,乂幼从外家学,得其书,博览强记。逮冠,该综群籍,有史才,司徒杨绾尤称之。父将明在集贤,值兵兴,图籍殽舛,白宰相请引乂入院,助力整比。宰相张镒亦奇之,署集贤小职。乂料次逾年,各以部分,得善书二万卷。再迁王屋尉,充太常礼院修撰。贞元九年,擢右拾遗、史馆修撰。德宗重其职,先召见延英,乃命之。十八年,迁起居舍人,转司勋员外,皆兼史任。帝尝登凌烟阁,视左壁颓剥,题文漫缺,行才数字,命录以问宰相,无能知者。遽召乂至,答曰:“此圣历中侍臣图赞。”帝前口以诵补,不失一字。帝叹曰:“虽虞世南默写《列女传》,不是过。”会诏问神策军建置本末,中书讨求不获,时集贤学士甚众,悉亡以对。乃访乂,乂条据甚详。宰相高郢、郑珣瑜叹曰:“集贤有人哉!”明日,诏兼判集贤院事。未几,改秘书少监,复兼史馆修撰,与独孤郁、韦处厚修《德宗实录》。以劳迁右谏议大夫。裴垍罢宰相,而李吉甫恶垍,以尝监修,故授乂太常少卿。久之,迁秘书监,累封义兴县公。乂在朝廷久,居史职二十年。每有大政事议论,宰相未能决,必咨访之,乂据经义或旧章以参时事,其对允切该详。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尝疏裴延龄罪恶及拒王叔文,当世高之。结发志学,老而不厌,虽甚寒暑,卷不释于前,故能通百家学,尤明前世沿革。家藏书至万五千卷。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七》,有删节)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
  B.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
  C.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
  D.初以是被遇/终亦忤贵近/介介不至显官/然资质朴直/遇权臣秉政/辄数岁不迁
  10.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一般在二十岁,儒家将冠礼定位于“礼仪之始”。
  B.拾遗,职官名,唐代武则天时始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以救补人主言行的缺失。
  C.实录,史体的一种,皇帝驾崩后,取其起居注、日录、时政记等记注之作汇编而成。
  D.百家,原指秦汉时代的各种思想流派或持各种思想的人,后来指各种学术流派。
  11.D(“秦汉”应为“春秋战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乂天性敏锐,博览强记。他七岁时看到庚信的《哀江南赋》,读过两遍就能背诵,后在做史官的外祖家学习。
  B.蒋乂融会群书,史才高超。他曾被引荐进入集贤院,协助整理图书,不到一年就整理出完善的图书二万卷。
  C.蒋乂以史论政,才能突出。朝廷上宰相有不能裁决的重大政事时,就会向蒋乂咨询,蒋乂引经据典,应对得当。
  D.蒋乂品格高尚,学而不厌。他曾经抗拒权贵,受到人们推崇;他好学不满足,严寒酷暑手不离卷,终成学问家。
  12.B(根据文意,“不到一年”错,应为“一年多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父将明在集贤,值兵兴,图籍殽舛,白宰相请引乂入院,助力整比。(5分)
  (2)帝前口以诵补,不失一字。帝叹曰:“虽虞世南默写《列女传》,不是过。”(5分)
  13.(1)他的父亲蒋将明在集贤院任学士,正赶上战乱兴起,文史图籍错乱,蒋将明禀告宰相请求引荐蒋乂进入集贤院,协助整理排列。(5分,重点词:值 殽舛 白 引 整比)
  (2)蒋乂在皇帝面前背诵补充,没有漏掉一个字。皇帝感叹说:“即便是虞世南默写《列女传》,记诵的功夫也超不过蒋乂。”(5分,重点词:诵补 失 叹 虽 不是过)
  【参考译文】蒋乂,字德源,是常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