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16630字。

  临淄中学高二语文阶段性检测试卷  2019.3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选项标号涂黑。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意味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变化,意味着政府政策方针和发展理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目前,中国GDP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总体物质财富比较丰富,贫困人口只占极少数。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供求矛盾,而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需求满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在总体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过去,社会首先要保证人们能够获得基本数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总体生产力水平较高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消费的数量,而是更加注重消费的品质。面对这一变化,如果企业还是满足于单纯的数量扩张或规模经济,而不是注重产品的品质,就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满足老百姓的高品质需求。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更高阶段。广义的精神文明,不仅包括文明礼仪,也包括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等各方面的追求,当下人们除了满足吃喝玩乐,还希望更多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更加看重社会安全和环境保护,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需求。为此,除了继续发展生产力,还需要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等。中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先努力发展经济,才能为建设民主和法治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相反在经济水平低下时贸然进行改革就可能遭遇东欧式的失败。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文化需求是主要目标,因此关键是快速发展生产力,做大经济蛋糕。而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如何公平地分配蛋糕日益成为一个主要问题。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这带来了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既然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那么新时代的工作重心就是努力实现平衡式发展。例如,通过收入调节政策减少收入差距,通过精准扶贫减少贫富差距。过去中央推行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区发展差距。若能做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成就不亚于从一个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国家变成经济大国。
  (摘编自聂辉华《理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四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重大论断,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最重要依据。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而做出的科学论断。
  C.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品质,实际上是应对供给侧转变做出的正确选择。
  D.既要做大做强经济蛋糕,又要分好经济蛋糕,实现平衡式发展,这是新时代的工作重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二段辨析了改革初与当下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即从供求矛盾到需求不平衡的矛盾。
  B.第四段将美好生活需要区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文章例举了减少贫富和地区差距的一些做法,指出这如同让中国摆脱贫困一样意义重大。
  D.文章从需求不平衡、追求品质、整体发展、公平分配四个维度解读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百姓已不满足于吃得饱,更希望吃得好,这启示企业生产应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品质。
  B.如果解决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就会得到充分满足。
  C.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之后,社会政治体制改革才可能取得成功。
  D.重新定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对社会发展变迁的把握,但终归是对人民向往的回应。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7年5月10日,首个“中国品牌日”的到来引起广泛关注。国家层面设立“中国品牌日”,宣示着一个“质造”和“智造”时代的来临,这不只是仪式,更是一种使命。从外部环境看,我们正站在一个生死攸关的路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低成本取胜已难以为继,以质取胜是必由之路。
  这是一个尴尬的现实——全球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其中自有品牌在世界100强品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