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0040字。
2018-2019学年度下期八市重点高中联盟
“领军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所谓家集,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汇辑了家族历代成员著述的特殊学集。科名累世的家族,会
将其先辈的制艺、朱卷等搜辑成集以彰显荣耀,还可“用诏后人”,起到示范、教育的功用:有
的家族整理家集不限于采选诗文,而是将一族的文学及学术成果辑为丛书,内容丰赡,体现家族
积淀:有的则在家集中专收某一特定文体,这种集中性地创作与搜集,突出了家族的诗文创作理
念。这些不同的家集形态,夸家族文学传承的可能性变得多样。
家集的文献材料虽是采于家族历代成员,但要纂成一集,自然要有-人或几人来谋定体例。
因此,家集虽然是一个家族的文学创作结晶,但同时也会受到个人意志的影响。正是在家族整体
与整理者个人的双重影响下,清代家集才表现出如此的多样性。
清代家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对于窑族文学与地域文学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清
代家集在地域分布上不平衡。据统计,江浙两省仅占省数的lO%,但家集数量已超全国的半教。
在同一区域内,“声气相求”,家族之间或仿效、或竞争,很容易就形成了某种风气,这或许还能
反映出家集的编纂与清代文学在地域上的发展不平衡有密切关联。家兼并非为“仅一个家族可见
的朋友圈”,家族与地方风气、地域流派有频繁的互动。同一地域流派(如桐城派、阳湖文派、
常州词派等)的搴族之间相互仿效,唱和、题跋,形成超越姻亲谱系的地缘与血缘、学缘交融的
社会关系网络,进而影响到家族文学和地域文学的创作与传承。故而在文学研究价值外.家榘还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不仅可以反映出一段时间内的“战争与和平”,还可以揭示该背景之下
家族成员如何推进文学的传承。
家集中所描绘的家族生活图景,或如“青灯伴子”“闺中唱和”“儿侄夜读”“兄弟酬唱”“卷
轴自娱”等,常常会令人感到非常温馨、和谐,并对家族文学的一脉相承而感动。
就目前可得见的家集刻本而言,以道光至光绪年间数量为丰,尤以光绪朝为最,这并非说明
战乱促进了家集的繁荣,而是从侧面反映出战乱后人们对家族文学传衍的断裂产生了深深的忧患
意识,因此大家纷纷搜文理稿,整理家集,以盼能保存旧籍、继往开来,将书香风雅传承下去。
(摘编自杨珂《清代家集与家族文学传承》,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家集虽然收录一家文献,但并非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多样性有利于家族文学的传承。
B.虽然家集的文献资料来源于家族历代成员,但更为重要的是整理者个人的意志影响。
C.江浙地区家集最多,跟家族之间的仿效、竞争有关.也反映了当时当地文风之盛。
D.家集中一些诸如“青灯伴子”等温馨、和谐的家族生活图景,表达了对和平的追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
A.文章对清代家集的多样性、地域特征、描绘内容及繁荣原因等依次展开了论述。
B.文章举江浙地区家集数量超过全国半数的例子,论证了清代家集的分布特点。
C.在论述家集具有史料价值时,文章列举了桐城派等同一地域流派间交融的事例。
D.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家集数量最多,证明了战乱是影响家集数量的最重要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连续有成员为官的家族,其家集的功名目的明显,而其诗文方面就会弱于其他家族。
B.家族文学与地域文学之间互动频繁,会形成家学传衍与地域文学发展相互间的影响。
C.文学、教育价值是家集编撰之初的主要用意,但它是时代的反映而具有了史料价值。
D.和平时期,虽然没有文化传衍断裂的忧患意识,但传承书香风雅依然推动家集编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九爷
杨桦
融城郊外枫林村,村前碧水环绕,村后山高抹密。九爷的家在村尾那棵高大的枫树下。
九爷是个孤寡老头。但九爷似乎并不孤独。晚上,低矮的泥房里,孤灯残烛。一碗红薯饭,
几条煎鱼仔,舀一碗自酿的酒,九爷眯缝着眼,悠悠地喝着。一条瘦瘦的小黄狗蹲在一旁,瞪
着圆溜溜的眼睛,伸出舌头,流着口水。
小黄狗是九爷的伴,酒是九爷的命。
村前良田千亩,却无九爷一亩三分,他靠酿酒卖酒为生。肚子都填不饱的穷人,没有谁舍
得用稻米来酿酒。九爷就租两亩山地,种上红薯木薯,牧成除交租和糊口外,就拿来酿酒。量
虽然不多,但九爷有办法,走山中有的是各色野果。夏天的杨梅,秋天的酸枣子、野柿子,冬
天的野栗子都是酿酒的材料。他时常背着竹缕,带着小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