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9题,约27660字。

  江苏省镇江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60分)
  一、 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他在大学期间最早确立的诗歌感觉,是靠轻逸、收放有度的语言韵律感、呼吸感,________的转喻和带着沉思特征的抒情。这使他的作品获得了一种魅力,感性与智性缠绕在________的语言的肌理中,形成微妙的共振和声音的高纯度。这种写作方式,非常仰赖洞察力的精进及其与感受力的合拍,如________,黑暗中很可能踩空。从他的一批近作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的分寸感。
  A. 浮光掠影  侃侃而谈  牛刀小试  少年老成
  B. 蜻蜓点水式  娓娓道来  投石问路  日臻成熟
  C. 浮光掠影  娓娓道来  牛刀小试  日臻成熟
  D. 蜻蜓点水式  侃侃而谈  投石问路  少年老成
  【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
  【解答】第一空,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蜻蜓点水式:只轻微地触及事物的表面,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也形容动作轻微。形容“转喻”应用“蜻蜓点水式”。
  第二空,侃侃而谈:指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古时候用来形容人善于交谈,有风度;娓娓道来: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形容说话动听应用“娓娓道来”。
  第三空,牛刀小试:牛刀,宰牛的刀;小试,稍微用一下,初显身手。 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能。投石问路: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它比喻进行试探。根据后面的“黑暗中很可能踩空”,应选“投石问路”。
  第四空,少年老成:指年纪轻的人成熟稳重,显得像阅历深的长者。现在也指年轻人缺乏朝气。日臻成熟:指逐渐成熟,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形容作品逐渐成熟应用“日臻成熟”。
  故选:B。
  【点评】成语辨析题的设错角度:
  一、望文生义。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二、断词取义。成语的意义具有完整性。如果只注意某些语素,而忽视其他语素,就会破坏整个成语的意义。
  三、轻重失度。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别,切不可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四、语义重复。成语的意义比较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但如果不注意成语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就可能造成成语意义和句子语义的重复。
  五、自相矛盾。如果不注意成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也极有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矛盾。
  六、形近混淆。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上极可能混淆。
  七、不合对象。有些成语的使用有其特定的对象和范围,不能随意搬用。
  八、褒贬颠倒。成语往往含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一般说来,褒词不能贬用,贬词不能褒用,否则会影响感情的正确表达。
  九、谦敬错位。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用于己方,不能用于对方;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用于对方,不能用于己方。如果辨别不清,就会造成谦敬错位。
  十、语法不通。各个成语的词性是不同的,所以其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对成语的词性把握不清,就会造成句子的语法错误。
  十一、性别色彩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或只能用于男性,或只能用于女性,或共用于两性。如果把握不准,就会造成误用。
  十二、数量色彩 在表数量的成语中,有的只能用于多数,用在表单数的句子中就成了误用。
  2. 下列语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 中国是报纸文艺副刊的大国,副刊一开始就起着文艺摇篮的作用,发掘新人和新作一直是副刊的优良传统。
  B. 硅谷正处于互联网第一轮经济泡沫期,常有公司上市后人们一夜暴富的传说。
  C. 拉辛汗在最后留给阿米尔的信中说,“你父亲是一个被拉扯成两半的男人,亲爱的阿米尔,被你和哈桑。”
  D. “五四”女性在时代浪潮中,勇敢地走出闺门,冲决藩篱,以青春的激情踏上寻求自我解放、追求女性独立的漫漫旅程。
  【分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夸张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