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9390字。
厦门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
语文必修2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里,主人公担忧与所爱的人余生都不能相聚相守的诗句是“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用“_______”指代有学识的人,用“______”的典故表达热切迎纳贤才的心情。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从视觉的角度描写乡村傍晚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4)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借游览的经历,强调“物”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同心而离居 (2). 忧伤以终老 (3). 青衿 (4). 周公吐哺 (5). 暧暧远人村 (6). 依依墟里烟 (7).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8). 亦不能至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默写题考查句子默写和情境默写两种类型,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是情境默写,答题时需注意以下易错字的书写:衿、哺、暧、墟、惑、相。
课内文言文阅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2.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趣舍万殊 趣:兴趣
B. 终期于尽 期:至、及
C. 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D. 其致一也 致:思想情趣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从“人之相与”的短暂,联想到人的两种生存状态,一种是聚集室内、畅谈怀抱,一种是寄情所托、放浪形骸。
B. 想到往日美好易成陈迹,作者不免感慨横生悲叹人生苦短,由此体悟到“死生亦大矣”的生命之“痛”。
C. 选文认为,生死是人生大事,在有生之年不宜空谈玄理,应做些实事,比如著文章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启示来者。
D. 寿天、生死并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作者想到此,情绪转为激荡,文章随之收结于浓烈的悲观情绪中。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答案】2. A 3. D
4. (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一样是荒谬的。
【解析】
【2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的含义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要做好这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