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00字。
“和谐”审题、承题、思路展开及行文提示
正在召开的“两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或者说从去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指导思想即“创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主旋律,“和谐”也成了一个高频词。
本次作文即是这样,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次作文引出话题的材料为《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配合得当或匀称”,在实际写作中绝大多数同学未能抓住“配合”,出现了审题偏差。
一、引题(文章的开头)
但是如何明晰“和谐”的含义,实在说,连老师都有些棘手,要是从正面阐述,往往难以穷尽或很难妥帖。但是若是化实为虚,
列举法: “虎啸深山,是一种和谐;鱼游潭底,是一种和谐;驼走大漠,是一种和谐;雁排长空,是一种和谐;……” “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是一种和谐;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一种和谐;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一种和谐;黄山上的梦笔生花,是一种和谐;李乐薇山顶的小屋,是一种和谐;……”是不是好些?这两句还分别化用了课文《黄鹂》和《我的空中楼阁》中的成句。文章开头这样写,你是阅卷老师,会怎样?这里的启示至少有三:多角度承题;排比或者说有文采的开头;活用课文里的材料或者锦句。
例举法:“一场美妙的音乐可能会因为一位琴师的一个跑调而让人难以接受;一场精彩的演出可能会因为一个配角的失误而砸场。一点小错误可能会导致整个失败。由此可见和谐便是成功。”
描述法:“和谐就像一根无形的绳,把整个世界巧妙地连接起来。”
二、正文拓展
与前面关系题不同,本次话题为独词题,进一步说是概念题。这种题目比较短,审题时宜采取
扩充法,如“为什么要和谐”,“怎样才能和谐”。
多点、面例证法,“哪些地方(方面)需要和谐”,“和谐有哪些好处”。
正反对比论证法,可以从正面例举和谐的好处,还可以从反面说“不和谐会怎么样”。
审清题义后,文章的展开就顺理成章。如可以这样:个人需要和谐;集体需要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国家需要和谐;……也可以这样:人与人之间需要和谐;人与社会之间需要和谐;人与自然之间需要和谐;运动需要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