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90个字。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
课前请学生完成导学案
1.圈出不认识的字词,自由翻译课文中的对话,早读小组内解决。
2.谈谈你了解的《战国策》,上课的时候上台展示。比如:我们了解的唐雎的故事还有——
3.找出课文中的精彩对话,分析其性格特点。
比如:唐雎语言——唐雎的性格——
4.查阅网络,或课外图书《吴越春秋》、《史记》、《战国策》,找出专诸、聂政、要离等“士”阶层的故事。进一步了解古代的“士”文化。
故事内容:
我的感想:
(主要培养络,翻阅课外书籍,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的能力,打破四十五分钟的限制,把阅读开展下去。)
课堂实录
激趣导入:
师: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周恩来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可就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
记者潜台词:中国人连钢笔都生产不出来。
周恩来潜台词:派克钢笔是战利品,证明美国只不过是中朝人民的手下败将。
外交史上“不辱使命”的人或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的一位。
【激趣导入,始终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为了拉近“古代、现实与未来”的距离,我将这篇导入的思维触角伸向当今时代,希望架起古今的桥梁。】
字词疏通:
让学生自主朗读,学生提出有一个词语“休祲”不甚明了。
(屏幕出示)
偏义复词,“这种复音词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词素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王力《古代汉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