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50个字。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属于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整个单元属于神话和寓言单元,学生对于寓言这种文体缺少整体认知,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从而让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写和续写寓言。
学情分析:作为接触文言文不多的初中低年级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积累几乎接近于零,对于文本的解读和拓展应该建立在对文言词语的积累、识记和文言句子的疏通上,应该让学生初步掌握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2、翻译课文,识记重点文言词语。
3、领悟课文,理解寓言寓意。
教学重难点:
翻译课文,识记重点文言词语,领悟课文,理解寓言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片展示图片“拔苗助长”“刻舟求剑”等寓言图片导入。
二、基础知识积累(生读
1、文体简介:
寓言是一种含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文学体裁。通常把深刻的道理(寓意)寄托于简单的故事当中,借小喻大,借此喻彼,富于智慧哲理。如《刻舟求剑》、《亡羊补牢》、《狐狸和葡萄》、《农夫和蛇》等都是寓言。寓言的类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用夸大的手法,勾画出某类人的特点和思想;另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种人的特点。
2、作者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人。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共成《列子》一书。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