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小题,约11360字。

  门头沟区2019年4月初三年级综合练习(一)
  语 文 试 卷         
  2019.4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3道小题。
  2.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处。
  3.试卷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请使用2B铅笔填
  涂,用黑色字迹签字笔或钢笔作答。
  4.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学校举行“走近苏轼”的主题活动。阅读下面相关的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 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擅长写行书、楷书。下面是同学们对苏轼的《寒食帖》的赏析,请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
  A. 字体方正稳健,用笔雄健有力,犹如铮铮铁骨。
  B. 字体古朴典雅,字形修长,笔画圆润。
  C. 字体大小参差,笔势高低起伏,痛快淋漓。
  D. 行文疏密有度,笔画连绵,如骤雨旋风。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苏轼曾经在书房写过一副对联:发奋遍识人间字,立志读尽天下书。从先秦百家,汉代大赋,再到唐代诗歌,他无一不通,无一不精。他发明了一套独特的读书方法,叫“八面受敌之法”。诸子百家无所不窥,儒释道三家经典驾轻就熟。儒家给了他家国天下的使命,道家给了他潇洒豁达的心态,佛家给了他看淡一切的心胸。也因此,苏轼一生著述甚丰。清末大学者王国维在【甲】文学小言【甲】中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乙】可见对苏轼评价之高。
  苏轼少年出川,之后伴随着升迁、调任、贬谪,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见过暗红的赤壁,见过杭州的西湖;吃过黄州的猪肉,也吃过儋州的荔枝。读书是读有字之书,行路则是读无字之书。阅读山川河湖,阅读人情风貌,阅读一草一木。经历繁华,使人生变得厚重;走过世界,使心胸变得开阔。
  父亲苏洵不畏强权,对抗权倾朝野的王安石,他开始明白什么是 ① ;妻子王弗温柔大方,却不幸早逝,让他明白什么是 ② ;弟弟苏辙受自己连累而一路贬谪,对哥哥却始终没有怨言,让他明白什么是 ③ ;朋友章惇强势逼人,因为党争对他落井下石,让他开始学会   ④ ;密州的难民,让他明白为生民立命的意义;黄州的醉汉,让他开始放下名位和骄傲;海南的土著,让他坚守传道的决心……他们让苏轼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走过的路,使人开阔眼界,放大心胸;遇见的人,让人心怀感恩, 懂得珍惜;读过的书,使人改变气质,沉淀智慧。
  (1)下列词语与文段中“强权”的“强”读音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倔强      B. 强迫      C.强劲      D.勉强
  (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 “”  【乙】 。”    B.【甲】 “”  【乙】  ”。
  C.【甲】 《》  【乙】 。”    D.【甲】 《》  【乙】 ”。
  (3) 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风格    ②无奈    ③友情    ④宽厚
  B.①风骨    ②无常    ③亲情    ④宽容
  C.①风格    ②无常    ③亲情    ④宽厚
  D.①风骨    ②无奈    ③友情    ④宽容
  (4)画线句作为全文总结句在结构安排方面欠考虑,请将修改好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2分)
  答:                         
  (5)活动中,同学们在留言簿上纷纷写下感受,不约而同地用到了苏轼诗文中的成语。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苏轼的文章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B.苏轼取得多方面的创作成就,自然山水是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C.苏轼虽然历经磨难,但难能可贵的是,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D.苏轼的诗词既慷慨豪放,又饱含哲理和趣味,彰显了鲜活的生命力,堪比明日黄花。
  3. 苏轼不仅是诗文大家,在对联方面也造诣颇深。下面是苏轼的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2分)
  舞袖翩翩, ① 摇千尺龙蛇动。
  歌喉宛转, ② 撼 ③ 风雨寒。
  A.①影  ②声   ③云霄          B.①影  ②声   ③半天
  C.①声  ②影   ③云霄          D.①声  ②影   ③半天
  4. 王国维提到的“屈子、渊明、子美、子瞻”四位文学家, “子美”是     的字,“子瞻”是苏轼的字。(1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