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8460字。
成都石室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期高2021届半期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荆轲刺秦故事的出处,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一种说法认为始见于刘向所编《战国策》中的“燕太子丹质于秦”章,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始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
认为始见于《战国策》者,并非不晓司马迁撰写《史记》在前,刘向编纂《战国策》在后,而是相信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参考了某个先在的战国史料。上世纪七十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更为上述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由于《战国纵横家书》中的某些记载同时见于《史记》和《战国策》,且文字几无差异,使得人们有理由认为,司马迁撰述《史记》不仅所据战国史料与刘向编纂《战国策》所据材料部分重合,而且也像刘向一样直接抄录。尽管《战国纵横家书》中并不包含荆轲刺秦故事,但不少人相信,两书所记荆轲事高度相似这一现象,应该理解为是司马迁与刘向共同抄录自某部与《战国纵横家书》类似的战国文献。
而认为始见于《史记》者则相信,《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章乃自《史记•刺客列传》补入。首先,根据《刺客列传》篇末“赞论”,司马迁所记乃得自公孙、董生二人转述秦国御医夏无且之语,属第一手材料;其次,司马迁所记远较《战国策》完备,除秦廷行刺事件始末之外,还包括了荆轲此前的经历及后来高渐离以筑击始皇事;此外,《战国策》本不以叙事见长,“燕太子丹质于秦”章文风与之不类,而更近于《史记》的传记体例。
应该说,第一种看法得以成立的前提,是存在一个记有荆轲刺秦故事的战国史料文本。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似乎提供了这种可能性,但也仅仅是可能,并不能确证这个文本的存在。第二种看法最大的不足,在于无法确证何人、何时以及为何将司马迁所写《荆轲传》剪裁后补入《战国策》。清人方苞等认为是刘向所为,但从刘向编纂《战国策》所据材料及其对《战国策》一书内容特点的概括来看,他实在没有这样做的理由。今人顾颉刚则相信是宋人曾巩重校《战国策》时补入。然而一个长期被人忽略的事实是,早在唐代司马贞作《史记索隐》时,他所看到的“燕太子丹质于秦”章文字就几乎全同于《史记•荆轲传》,而东汉高诱注本《战国策》则缺少“燕太子丹质于秦”章。所以,如果这一章确实是从《史记•刺客列传》补入《战国策》的话,那么其时间必定在汉以后,唐以前,亦即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争议在近年学者整理敦煌藏经洞文书《春秋后语》时有了新的进展。该书乃晋人孔衍以《战国策》、《史记》所记战国史事为依据加以剪裁编排而成。学者将《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章》与《春秋后语》残本相关部分作比对,发现两个文本的行文风格非常类似,且《燕太子丹质于秦》章开头一段文字乃孔衍据《史记•燕世家》中数句稍加变动而成。这表明今本《燕太子丹质于秦》极有可能是后人据《春秋后语》补入。再从《燕太子丹质于秦》章的结尾来看,也与残存之《春秋后语》相符。故所谓《燕太子丹质于秦》章实出自孔衍《春秋后语》,其事已无可疑,至于补入时间,最有可能的是隋至唐初两次由朝廷出面的大规模有偿征集遗书活动期间。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人之所以认为荆轲刺秦的故事最早见于《战国策》,是因为他们混淆了司马迁撰写《史记》和刘向编纂《战国策》的时间孰先孰后。
B. 有不少人认为,司马迁撰述《史记》依据的史料不仅与刘向编纂《战国策》所据材料基本一致,而且同刘向一样直接抄录,不做变更。
C. 司马迁所记的荆轲故事属第一手材料,内容更完备,风格也与传记体例吻合,这使得有人相信这一故事最早就是出自《史记》。
D. 清代方苞等根据刘向编纂《战国策》所据材料及他对该书内容特点的概括,认为就是刘向将司马迁的荆轲传剪裁后补入《战国策》。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荆轲刺秦故事的出处”这一论题层层深入地展开分析,在提供大量佐证材料的基础上得出了明确的结论。
B. 提出论题后,文章阐明了两种不同观点的主要依据,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始见于《史记》”的观点更值得采信。
C. 文章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观点的不足,并重点分析了《史记》补入说的有关说法,在否定的同时为得出结论做了铺垫。
D. 文章最后根据最新研究进展指出所谓《燕太子丹质于秦》章其实出自晋人孔衍编排的《春秋后语》,争论由此尘埃落定。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战国纵横家书》中的某些内容同时见于《史记》和《战国策》,文字几无差异,这为始见于《战国策》之说增强了说服力。
B. 东汉高诱注本《战国策》尚缺少“燕太子丹质于秦”章,唐代则出现了这一章,这就基本上确定了后人补入的大致时间。
C. 《战国纵横家书》本身并不包含荆轲刺秦故事,只是提供了一种存在的可能性,这使得这一出土文物的价值大大降低。
D. 既然今本《战国策•燕太子丹质于秦》乃后人据《春秋后语》补入,那么相对于《战国策》,司马迁的荆轲传无疑是原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张烁
如果将植物的分布在世界地图上标注,青藏高原是一块少有记载的空白。更让人忧虑的是,人类对种子的研究步伐,远远追不上植物消逝的速度……钟扬要做的,就是为祖国盘点青藏高原的植物“家底”。
1964年出生于湖北黄冈的钟扬,少年早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