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15880字。
莆田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语文
必修一
一、古诗文阅读(48.5分)
(一)默写及课内文言文考查(30.5分)
1.名句名篇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康河里水草多情可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八佾》中孔子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越礼行为持“________,______”的态度。
【答案】 (1). 怅寥廓 (2). 问苍茫大地 (3). 谁主沉浮 (4). 软泥上的青荇 (5).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6). 士皆瞋目 (7). 发尽上指冠 (8). 是可忍 (9). 孰不可忍也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怅”“寥廓”“苍”“青荇”“招摇”“瞋”“孰”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又欲肆其西封_______________ (2)卒起不意_______________
(3)使使以闻大王_______________ (4)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
(5)因人之力而敝之_____________ (6)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__________
(7)就有道而正焉_______________ (8)居其所而众星共之_____________
【答案】 (1). 延伸,扩张 (2). 通“猝”,突然 (3). 使……听到;让……听到 (4). 已经 (5). 损害 (6). 谢罪,道歉 (7). 靠近,看齐 (8). 同“拱”,环绕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的能力法。此处主要是课内文言实词的识记与理解,解答时,要将各个句中的文言实词,带入原文中进行理解,根据所学解释相关的加点词义。如“又欲肆其西封”的意思是“又想扩张他西面的疆土”,故“肆”,扩张、延伸。“卒起不意”的意思是“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故“卒”通“猝”,突然。“使使以闻大王”的意思是“派遣使者来告诉大王(使大王知道)”,故“闻”,使……听到、让……听到。“既东封郑”的意思是“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故“既”,已经。“因人之力而敝之”的意思是“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故“敝”,损害。“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的意思是“荆轲回头看秦武阳,对他笑了笑,并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故“谢”,谢罪、道歉。“就有道而正焉”的意思是“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故“就”,靠近,看齐。“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意思是“安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故“共”同“拱”,环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行李之往来 B. 樊将军偏袒扼腕而进曰
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此题主要是考查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而且是课内知识,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结合课文语境理解辨析。A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B项,“扼腕”,古今意思相同,用一只手握住自己另一只手的手腕,表示振奋、愤怒、惋惜等情绪。C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D项,“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故选B。
【点睛】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大部分双音节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是把每个字单独解释,所以古今意义词有章可循,只需要记忆规律以外特殊的词语,来降低记忆难度。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军函陵 ②函封之 ③夜缒而出
④樊於期乃前曰 ⑤ 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使使以闻大王
A. ①④/②③/⑤/⑥ B. ①②④/③/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词类活用现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①④名词作动词,“军”驻扎;“前”,走上前。②③名词作状语,“函”,用匣子;“夜”,连夜、在夜晚。⑤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厚”,变雄厚。⑥动词的使动用法,“闻”,使……听到、让……听到。故选A。
5.下列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A.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 何厌之有
C.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D. 是寡人之过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对句式知识的积累情况,抓住标志性的词语进行判断。例句“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和D项“是寡人之过也”都是判断句;A项“皆为戮没”,被动句;B项“何厌之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