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20字。

  24 河中石兽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2.遇事不可随意主观臆断,应根据客观事实进行分析。
  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难点
  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师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1.本课涉及石头运动的原理图。
  2.多媒体课件。
  2课时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纪昀,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再加之后来对人情世故之通达,24岁便中进士,31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他为人为官刚直不阿,机智善辩,其渊博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其作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领域。
  1.朗读课文
  2.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
  四种:一在河中原地寻找两个石兽,理由是原地是石兽沉落的地点;二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三是就在原地沙下找,理由是石重沙轻,石兽会渐沉渐深。四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3.就课文不理解处提出质疑。
  4.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可分四层:
  第一层: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
  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在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第四层:由事到理,得出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1.讲学家对自己的判断持怎样的态度?从哪一个词语中可看出来?结果怎样?
  讲学家对自己的判断很自信,似乎胸有成竹,我们从“笑”可看出来。讲学家笑寺僧,包含了一种嘲讽和一种自信,写出了讲学家的自恃博学的心态。结果石兽却在老兵的指引下在上游找到了。
  2.如何理解老河兵的“笑”?最终依据谁的推断找到了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