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精练:分册一 专题二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精练:分册一+专题二+“诗歌的形象”过关检测.doc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精练:分册一+专题二+“诗歌的表达技巧”过关检测.doc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精练:分册一+专题二+“诗歌的情感”过关检测.doc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精练:分册一+专题二+“诗歌的语言”过关检测.doc
2020版高考创新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精练:分册一+专题二+唐宋诗歌分类练(一)~(二).doc
“诗歌的表达技巧”过关检测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玉 楼 春①
欧阳修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②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注] ①一说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②尊:通“樽”。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
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
C.“南浦”句化用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中的“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春水绿波”的美好意境。
D.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花朵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
解析:选B B项,“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错误,应该是一年中芳华美好的春景在眼前呈现,最值得人放眼欣赏。
★(2)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请具体分析。(6分)
答:
解析: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需要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并结合诗歌的主旨和情感。另外,题干已经给出了答题的角度,本题应该答写景技巧和抒情技巧。
参考答案:①三、四两句运用对举(对偶)的手法写景,“北枝梅蕊”和“南浦波纹”,南与北、高与低、红与绿的对举,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对偶,更暗示了整个天地间都是蓬勃绚烂的春景。(若答拟人、比喻,酌情给分)②这两句融情于景,充满生机的春景,正是作者虽遭贬谪依然坚韧豪放的个性和赏玩美景时的畅快心情的体现。(每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白话诗歌]
突然间雪云消失幻变成春云朵朵,渐渐觉得这样的大好时光
……
“诗歌的形象”过关检测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醉中感怀
陆 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鹓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 ①鹓行:喻指朝官的行列。②檀槽:指乐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变化之中自然流露出“感怀”之意,表达出自己客居边城的悲凉情调。
B.青衫依旧,白发新生,形象真切,自成对偶。颔联怀旧伤今,抚今追昔,回肠千转,唱叹有情。
C.“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阶官服为青黑色,后泛指官职卑微。与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的意思相同。
D.颈联描写了一幅旌旗飘荡、秋风惨淡、刁斗声声的边塞军营画面,笼罩着一种阴郁惨淡的气氛,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
解析:选D D项,“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错,应是衬托了诗人壮志难酬的凄凉形象。
★(2)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
答:
解析:这首诗要求赏析的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的形象。从知人论世上说,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从诗的写法上看,用对比的方法,把自己早年的得意和当下的失意作比。早年着“青衫”行走皇帝身边,连姓名都被君王所记,自己也“壮心”激越。可如今却流落边城,形容憔悴,白发新生,当年的“壮心”如今“全消尽”,只能在歌酒中寄托他无可奈何的处境和愤激不平的心情。
参考答案:抒情主人公过去的形象特点是:深受君王赏识、器重,壮志满怀。现在的形象特点是:漂泊边城,壮志难酬。早年,姓名被君王所记,足见皇帝对其重视、信任,现在“壮心未许”,说明早年是壮志满怀的;如今作客边城,漂泊憔悴,久沉下僚,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的感伤。
[白话诗歌]
年轻时蒙君王记起陆游,现如今居边城憔悴哀愁。依旧是穿青衫
……
唐宋诗歌分类练(一)~(二)
唐宋诗歌分类练(一)——唐代诗歌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赤壁歌送别
李 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①唐突②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 ①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②唐突:触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写出了赤壁之战前紧张的氛围,“二龙争战”指曹操和孙刘联军隔江对峙,胜负存亡,即将一战而定。
B.次句紧承首句,直接写出赤壁之战的结果,曹操大军楼船被一扫而空。“扫”“空”极写周瑜军队势如破竹的战力。
C.第三句直接描写赤壁战场上大火的惨烈,又是对第二句战争结局的原因的解释,“张”“照”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
D.第四句看似平淡,但饱含着诗人对儒将周瑜的赞美,表现了周瑜在赤壁战场泰然从容、指挥若定、气定神闲的风度。
解析:选C C项,“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不正确,这里是在表现东吴军队的气势。
(2)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从诗题可以看出,诗人的创作意图在于把歌咏赤壁和送别友人这两个内容艺术地统一起来。全诗共八句,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通过古人古事,抒发怀古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后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
参考答案:①怀古之情。前四句写赤壁之战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不义战争的否定。②送别之意。后四句主要写送别之情,希望朋友观看到赤壁古战场的景象后,向自己写信告知,表达了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对朋友奋发有为的期许。(每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
[白话诗歌]
犹如二龙争战以决雌雄,赤壁一战,曹操的楼船被一扫而空。烈火熊熊焰烟冲天,照耀云海,周瑜于此地大破曹公。君去大江观看青碧澄明的江水,也会看到当时大战留下的争斗的遗迹。请您将实地的观感一一写信给我,使我看过信后也大快一下壮心。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归嵩山作
王 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