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练习:第二板块 专题一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练习:第二板块+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配套检测+提能训练(一).doc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练习:第二板块+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配套检测+提能训练(二).doc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新课改省份专用练习:第二板块+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配套检测+提能训练(三).doc
“论述类文本”配套检测
提能训练(二) 论述类文本第2题
[对点训练]
比对下面选项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并做出判断。
(一)原文:城市的重要功能是满足人的多样需要,一个成功的城市,首先是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安全、发展、宗教等需要的所在。在科特金看来,考察成功的城市,“有三个关键因素决定了这些城市的全面健康发展,即地点的神圣、提供安全和规划的能力、商业的激励作用。在这些因素共同存在的地方,城市文化就兴盛;反之,在这些因素式微的地方,城市就会淡出,最后被历史抛弃”。一方面,人的多样需要会催生多样的城市、多样的文明;另一方面,多样的文明、多样的城市又会进一步生成人的多样需要。
选项:这段文字运用引用论证,详细阐述了文明多样性对城市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比对判断:选项张冠李戴。论证的是三个关键因素对城市健康发展的作用,不是文明多样性对城市健康发展的作用。
(二)原文:还有一种观点也是不能使人认同的。那就是拘泥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即没有见到完整的实证材料,就认定事物不存在,就对没有被认识或没有被发现的甚至对理应存在和实际有过但已消失的事物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这种实证主义的方法并非科学的方法。比如说,在中国古文字起源的研究中,很多人认定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就是最古老的汉字,可在甲骨文被发现以前,人们长期认为商周时期的金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这种一见实物就动辄定论的习惯,一直妨碍着对文字起源进行系统的、理论的探讨,也难以形成一个科学的客观的明晰结论。
选项:对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先论证其谬误,再阐释概念,最后指出其消极影响,层层深入。
比对判断:选项错误。应为“先阐释概念,再论证其谬误,最后指出其消极影响”。
(三)原文:从20世纪90年代红极一时的《正大综艺》到21世纪初火爆荧屏的《幸运52》《开心辞典》等,这些栏目开启了观众对文化类节目浓厚的兴趣和热议的主题。近几年兴起的《传承者》《喝彩中华》《诗歌之王》在汉字、成语、诗词、书信等看似习以为常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寻找承载时代风骨的精神内核,让文化类节目再度引人注目。尤其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朗读者》等文化节目从众多明星真人秀中突围,让传统文化以更轻盈活泼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深入人心,实现了收视口碑双丰收。这一现象不仅得益于政策导向的助推,更是节目制作理念积极对接时代变迁和行业发展变化的结果。在当下的传播语境下,互联网带来了观看方式和传播渠道翻天覆地的改变,内容收看早已突破了单一的电视端口,呈现移动化、碎片化的趋势。这意味着内容生产者要更精准地服务于受众需求,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与现实生活、社会心理、审美取向乃至时代精神同频共振。
选项:在谈及综艺节目如何深入人心时,作者主要从节目制作理念积极对接时代变迁和行业发展变化方面进行了分析。
比对判断:选项错误。“综艺节目”应为“文化类节目”;且对“如何深入人心”的原因解说不全面,还有“政策导向的助推”。
(四)原文:新型城市应当是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的有机结合体。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特别重视城市的生产功能,也比较重视城市的生活功能,但对城市的生态功能有所忽视。进入新时代,应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和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纽带。要把绿色发展融入城市生产、生活空间: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提升绿色经济在城市经济体系中的比重,逐步实现经济结构绿色化;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城市生命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托现有山水脉络开展城市建设,努力打造特色山城、水城,让市
……
“论述类文本”配套检测
提能训练(一) 论述类文本第1题
[对点训练]
比对下面选项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并做出判断。
(一)原文:面对这一疑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李晓岑等学者运用传统工艺调研和科学手段分析方法,发现了西汉纸与少数民族纸之间的传承关系。李晓岑发现,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保留着比较原始的造纸术。这种造纸术在原料处理、工序等方面有别于我国传统上“主流”的造纸工艺,即蔡伦留下的造纸工艺——抄纸法。最明显的区别是这种造纸方法采用固定的纸帘,纸浆被一点点浇到纸帘上,然后直接在纸帘上晾干,而不是像抄纸法那样将纸浆和纸药加入槽中,再用活动式纸帘一张张抄起来进行压榨、上墙烘干。因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浇纸法”造的纸比较厚,帘纹不明显,纤维分布也不像抄纸法造的纸张那样有一定的方向性。
选项:西汉纸与蔡伦纸相比,制作工艺不同,所以纸张质地非常粗糙,厚度也不均匀,帘纹很浅。
比对判断:选项曲解文意。西汉纸“帘纹很浅”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浇纸法”造的纸“帘纹不明显”。
(二)原文:毋庸置疑,人类的智能水平从整体上正如许多科幻电影与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远远超越于其他生物智能,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人类成为地球的统治者。因此,我们很自然地得出推论,如果人工智能超越了人类智能,人工智能很可能不再听从人类的指令,反而会与人类争夺统治权。那么,人工智能会从整体上超越人类智能吗?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察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可能性问题。虽然目前学界对智能及其实现方式的认识存在许多差异,但这正体现了人类对智能认识的多样性,是人类实现对智能全面深理解的必经过程,并不意味着人类对智能的全面理解是不可能的。从这个角度看,科学家对人类智能的全面认识与实现,只是程度和时间的问题,而不是可能与不可能的问题。
选项:人类要想对智能有全面深入的理解需要有一个过程,目前学界对智能及其实现方式具有多样性这一观点的认识并不一致。
比对判断:选项偷换概念。原文是“目前学界对智能及其实现方式的认识存在许多差异”,选项把“实现方式的认识”换成了“实现方式具有多样性这一观点的认识”。
(三)原文: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选项:“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此走向衰落。
比对判断:选项以偏概全。原文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选项“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扩大了范围。
(四)原文: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歌舞与人类日常行为方式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它不可能如实地再现生活。写意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但与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变形不一样,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只不过在“意”和“有”难以兼得的时候要借助虚拟,把眼睛看不到的“有”转化为心灵能感觉到的“有”——“转虚成实”,并且,为避免过于个性化的虚拟造成信息传递障碍而将一个个“有意味的形式”——程式固定下来,也就是戏曲的“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