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20个字。
跟《爱莲说》学写作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是古代散文名篇。《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他以具有高尚的品格的“莲”自比,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宝贵的世风,表明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直到今天仍有其借鉴意义。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
2. 教学重点
(1)能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理解文意;
(2)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3)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流畅准确背诵全文;
(4)能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5)将托物言志的手法运用于写作当中,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也能托物言志。
3.教学难点
(1)能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学会运用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习并运用“菊”和“牡丹”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3)将托物言志的手法运用于写作当中,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也能托物言志
【教学目标】
1.能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学会运用。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理解学习运用“菊”和“牡丹”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3.将托物言志的手法运用于写作当中,指导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也能托物言志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构建动场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爱莲说的文言知识点,疏通了文意。我们发现莲在周敦颐的笔下有了新的身份——君子。这是一位怎样的君子呢?
生:不同流合污、正直专一、纯洁美丽、质朴自然、有独立人格……这不也是周敦颐自己的人格写照吗?
Ppt背景
周敦颐,宋代道州人,字茂叔,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他为人正直,敢于主持正义,不贪图荣华富贵。晚年在故乡莲花峰下建舍讲学。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了一块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在南北曲桥边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