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870个字。
课题
七年级下册四单元第15课《最苦与最乐》
备课项目 设计区域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熟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语文学习中接触到的第一个议论文单元,因此要反复朗读,静心品味,明确本文的观点,体会作者的意图,梁启超的这篇《最苦与最乐》思想深刻,格调高雅,既有儒家的进取精神,又有佛家的超凡智慧。它从最苦与最乐两方面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诫我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教学重点:
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初一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时期,他们大多追求个性,较自我,不愿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缺乏对集体的关心,而本文则能给他们一次思想上的教育,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同时,本班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因此除了达到对他们进行一次思想教育目标外,还要掌握基本知识。
1、 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2、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使学生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3、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 构建动场
导入新课
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老师认为,最痛苦的是失去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而最快乐的就是旅游看风景。同学们也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