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880字。
第10课 谈中国诗
钱钟书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品味语言,鉴赏评价。2.思维与审美:(1)理解作者观点;(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效果。
激趣导入
钱钟书无疑是一个谜一般神秘而又富于魅力的人物。照相机式的记忆力,纵贯中西古今的博学,滔滔不绝的口才,浓郁的机趣与睿智,淡泊宁静毁誉不惊的人格,使得钱钟书极富传奇色彩,蜚声海内外。更有甚者,外国记者如是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简直把他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中国文化中有一种现象不得不说,这就是诗歌。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有诗为证”,而且连书法也要写诗,绘画也要题诗。然而,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中国诗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来看一看玩转中西文化的魔术师——钱钟书先生的见解。
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填出空缺处相应的内容。
答案 ①富于暗示 ②中西诗内容、作风相合
微任务活动一 理解作者观点
1.作者谈中国诗的立场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比较文学。
2.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具有哪些特征?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的表格。
从发展看 ①
从形式看 ②
从技巧看 ③
从语言看 ④
从内容看 ⑤
答案 ①中国诗是早熟的 ②中国诗篇幅短小 ③中国诗富于暗示 ④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⑤中国社交诗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3.在论述中国诗的特点时,作者把哪一个特点说得最详细?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者把中国诗含蓄蕴藉、富于暗示的特点说得最详细。作者首先说中国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在言外,耐人寻味。接着说中国诗往往在无言中蕴含神秘;中国诗喜用疑问句发问引思,诗歌荡气回肠。
(2)之所以说得最详细,就是要给人一个整体的印象,因为中国诗的含蓄凝练、晦涩难懂的特点是最出名的。
4.中国诗与外国诗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如果有,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暗合。”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
5.中国诗与西洋诗是相通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为什么我们还要研究外国诗呢?(请用课文语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研究外国的诗会使我们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如到外地旅游能增加对家乡的爱恋一样。
微任务活动二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及效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