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50个字。
《驿路梨花》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的向雷锋学习。
教学重点:
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
教学难点:
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假如你正走在望不到尽头的深山老林里,此时,你已精疲力竭,干渴难熬。要是能有水喝该多好呀!就在这时——你突然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口井,你于是甩掉包裹,不顾一切的奔了过去。——哇,一竹筒清凉的甘泉就放在井边。正当你低头喝水时。却发现旁边写有这样几句话:“这是一筒引水,请将它放在汲水器里,打上水后再渴。别忘了留下引水再离去,否则,后面的旅人就喝不到水了。”一边是解渴的清泉,一边是为了后人的方便,此时此刻,筋疲力尽的你会怎么选择?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这篇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课文——《驿路梨花》。
2.作者及写作背景:
彭荆风,出生于1929年,当代作家。他的小说、散文和电影剧本,多以边防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作品有《边塞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等。《驿路梨花》写于1977年5月。当时,作者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那是5月间的一个下午,作者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我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作者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这时候,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作者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情之所钟,使他的思绪完全进入了诗情画意的梨花林,以及那些朴实的哈尼族、瑶族人当中,也就写得很快,一个下午就完成了这篇《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这篇对善良、朴实、美好歌颂的《驿路梨花》,也是让人们用过去与“文革”对比,以鞭笞丑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