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30个字。
课题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登飞来峰》
备课项目 设计区域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的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诵读文言诗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品味能力。
4、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5、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6.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2.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内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教学难点
理解“身在最高层”看峰与别处看峰之不同,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学情分析
学生应景学过苏轼的《题西林壁》,两者哲理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很容易接受,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歌的主题不难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大致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身在最高层”看峰与别处看峰之不同,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站得高,能看得远。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登飞来峰》,鼓励学生积累与之相关的名句。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构建动场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和杜甫的《望岳》这两首诗,下面我们来学习《登飞来峰》这首诗,一起来领略宋代诗人的别样风采。(板书:登飞来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