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60个字。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的一般要求。
2、概括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3、体味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4、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重难点
1、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吴晗曾在《谈骨气》一文中列举了三个例子,其中的一个就是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手枪拍案而起,体现了中国人威武不能屈的骨气。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词是什么,大家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闻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2.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湖北黄冈浠水县人。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3.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这种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他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篇讲演。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