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8500字。

  考生姓名                  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 ★ 启用前
  2019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
  语  文(四)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山东省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质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当代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19个来自海外。本土动漫形象只有一个“孙悟空”,受调查的青少年对“孟姜女”“田螺姑娘”等民间文学中的人物知之甚少。这是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地位失落的又一个缩影。
  民间文学以口头讲述为媒介,近二三十年,书面阅读与数字化体验的迅速普及,湮没了民间文学口头讲述的生活现场。同时,信息社会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是融合创新,受众的审美意识也变得新奇自由,可传统民间文学的审美表达,往往以传承性和群体性为主,其走向衰落似乎是一种必然。
  中华上下五千年,每个时代的民间文学都既反映着历史环境,又彰显出时代背景,同时还承担着文化传承功能,是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每一个从自己家乡成长起来的人,都深受家乡风俗影响,从方言和方言所承载的故事、歌谣和谚语中获得了生命之初的情感与意义。
  所以说,民间文学的传承实现了民间社会对文化同源观念的认同,培育了中国人极其重要的乡土意识,而文化同源观念与乡土意识正是中国文化中家国情怀的逻辑前提。从更大的层面讲,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文学,无不殊途同归地反映着民族友好、政治大同、社会和谐的中华文明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中,分散在中华大地上的各族群众,正是通过民间文学的形式传承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而如今,中国民间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故事类型、叙事结构等,均被外来的新的文学系统挤压,尤其儿童成长初期所接受的童话教育几乎全是西方文本——白雪公主替代了田螺姑娘,奥特曼替代了葫芦娃,小红帽替代了阿凡提。面对严峻的传承危机,我们认为亟须采取有效措施以增强民间文学的创新能力和传承能力,使其重新回归日常生活,有效融入当代社会。首先要深度发掘中国民间文学的智慧资源,汲取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教育资源、伦理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理解中国民间文学关于善良、勤劳、奉献、和睦、友爱、正义、协作等价值观的叙事模式,重新建构这些智慧资源的日常生活路径,逐渐增强人们接受本土智慧资源的信心,从而实现让民间文学重回日常生活的目标。其次,在失去原有传承场景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新的传承方式。英国的《魔戒》《哈利•波特》、日本的《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等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进行了有效嫁接,找到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文艺作品的转化路径。今后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传统民间文学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尤其要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文化产业有效嫁接起来,那样传统民间文学才能凭借新的载体重新走进当代人的生活。
  (摘编自孙正国《留住民间文学中的民族记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民间文学有其自身特点,以口头讲述为媒介,审美表达大多以传承性和群体性为主。
  B.家乡的方言及其承载的故事、歌谣和谚语,是人们获取生命之初情感和意义的源泉。
  C.儿童成长初期接受的童话教育几乎全是西方童话,中国民间文学面临着传承危机。
  D.增强对本土智慧资源的信心,就要对民间文学进行挖掘,重新建构日常生活路径。
  【答案】D
  【解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了解常见设题陷阱: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是非颠倒、强加因果、超前判断、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原文中三者是并列关系,并非选项中的条件关系。故选D。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当代中国青少年对民间文学人物了解甚少的事实反映出民间文学地位失落的现状。
  B.文章指出民间文学的传播媒介与审美表达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走向衰落不可避免。
  C.文章指出民间文学对培育中国人的乡土意识、传承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有重要作用。
  D.文章从增强民间文学的创新、传承能力两方面指出了解决民间文学传承危机的具体措施。
  【答案】B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答题时要仔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是否正确。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走向衰落不可避免”,过于绝对,原文是“其走向衰落似乎是一种必然”。故选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受调查的青少年对海外与本土动漫形象的喜爱程度说明海外动漫的制作水平更高。
  B.民间文学是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其衰落必然会导致文化认同的缺失。
  C.民间文学传承共同价值观,因而反映民族友好、政治大同、社会和谐的文明主题。
  D.对传统民间文学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有助于解决失去原有传承场景带来的问题。
  【答案】D
  【解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注意两个比对:比对词语,看词语的内与外延与原文表述是否一致;比对关系,主要是比对句间的逻辑关系,看句间关系与原文是否一致,A项,“说明海外动漫制作水平更高”错误,青少年喜爱国外动漫的原因有很多,不能说明海外动漫的制作水平更高。B项,“必然会导致文化认同的缺失”过于绝对。C项,强加因果,“民间文学传承了共同的价值观”与反映“民族友好、政治大同、社会和谐的文明主题”之间不存在因关系。故选D。
  (二)(福建省三明市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质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中国纪录片年度总投资额接近35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电视纪录片投资额约27亿元,政府机构投资额约5亿元,民营机构投资额约3亿元。2016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年度制作量:国内省级以上电视机构制作纪录片约2.2万小时,较2015年的1.9万小时增长15.8%;电视纪实类节目播出总量超过7万小时,同比增幅约14.8%;电视纪录片年度首播量约2万小时;纪录电影票房1.98亿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