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小题,约20490字。

  2019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世界上早期发展的各民族最初的历史总是用“口耳相传”的方法流传下来,在文字出现之前所有民族都有一个漫长的传说时代。以口头叙事保存至今的关于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称之为炎黄传说。作为炎黄学研究对象,炎黄传说首先是广义的传说,涵括神话、传说、故事和诗歌等多种体裁。炎黄传说的内容,一部分是关于炎黄及炎黄时代历史文化的原生形态炎黄传说,包括被考古发掘所证实(如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发明、创造活动)和尚未经考古证实的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其次,炎黄传说更多的是历经附会、添加而成的衍生形态炎黄传说,如“神农下凡”“神农抱太阳”的神话、黄帝与节节草传说、蚩尤智斗饿虎的故事等。在被考古发掘印证之前,未经证实的关于炎黄及炎黄时代史实的原生形态炎黄传说,属于“史书没有能够记载的历史”。 衍生形态的炎黄传说,可能不是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史实(历史背景),而是后人为表达对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尊崇与景仰,附会或嫁接到炎黄及炎黄时代,保存至今的传说;也可能是后人为保存炎黄及炎黃时代的记忆,而把所闻所见的生动故事、幻想性情节派加至炎黄及炎黄时代,流传至今。其间,普通百姓往往是生动故事或幻想性情节的创造者,知识精英则是历史背景或历史知识的传播者。像这样屡经时代附会、添加“层累地造成”,并流传至今的衍生形态的炎黄传说,可谓之“依然活着的历史”。衍生形态的炎黄传说,因后人的附会与嫁接,具有明显的世俗化特征。不同时代添加或附会而成的炎黄传说,其内容带有抹不去的时代痕迹;不同区域流传的炎黄传说,则隐含着浓厚的区域文化特色。比如,现代民间传说的炎黄形象以及现代人所讲的炎黃传说,不能不流露现代意识。湖南人讲的炎黄传说必然会带上湖南人的风味。不然,难以保存或流传至今。
  无论是“史书没有能够记裁的历史”,还是“依然活着的历史、炎黄传说大多属于民间性知识或地方性知识,其最大功能在于以口头叙事保存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是五千多年炎黄记忆传统的最初记忆文本。因此,若要挖掘或搜集到更多、更生动的炎黄传说,首先需要研究者“眼光向下”走进田野,进行民间访谈、田野调查和地方文献整理工作。通过走进田野、走进民间,结合炎黄传说之场景,体悟炎黄记忆的历史进程、空间进程及其所表达的意义。其次,在研究取向上,应当尽量回避历史学的客观性追求,而借鉴历史的人类学研究方法,关注“人们对过去知道和记得什么,如何记得,又为什么要记得,以及人们如何将过去和现实联系在一起”,从中揭示炎黄记忆的当代建构与炎黄记忆传统之间的内在联系。
  (摘编自尹全海《炎黄学研究对象述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炎黄传说是一种口头叙事,它的体裁样式主要有神话、传说、故事与诗歌等。
  B. 未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也是原生形态炎黄传说。
  C. 衍生形态炎黄传说中的生动故事或幻想性情节,主要是由普通百姓创造的。
  D. 历史的人类学研究方法关注人对过去与现实的认知,也关注两者的相互影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提及“传说时代”,为下文论述炎黄学研究向题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B. 第一段分析湖南流传的炎黄传说,旨在论证衍生形态炎黄传说的世俗化特征。
  C. 第二段论述“眼光向下”,体现作者践行历史的人类学研究方法的论证立场。
  D. 文章先论述炎黄学研究什么,再论述如何研究,按从内容到方法的顺序推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后人附会、添加、嫁接而成的炎黄传说,也可能是炎黄时代的史实。
  B. 没有知识精英传播炎黄时代历史知识,“依然活着的历史”就难以存续。
  C. 走进田野、走进民间越深入,发掘更多更生动的炎黄传说就越有可能。
  D. 考古技术的进步与研究取向的调整,对炎黄记忆的当代建构并无意义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做这种题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D项,“历史的人类学研究方法关注人对过去与现实的认知”分析错误,原文中指出,此项研究关注人们对过去的认知,以及人们如何将过去和现实联系在一起。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24日下午在北京宣布,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他们突破了体细胞克隆猴的世界难题,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这标志着中国将率先开启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该项成果于1月25日以封面文章在线发表在生物学顶尖学术期刊《细胞》上。
  此前,灵长类动物(猕猴)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是世界难题。1997年“多莉羊”体细胞克隆成功后,许多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也相继成功,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没有解决。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培育,对人类非常重要。孙强说:“没有克隆猴,就很难建立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糢型,很多疾病的研究就无法顺利且有效开展。
  (摘编自吴月辉《体细胞克隆猴,了不起》《人民目报》2018年1月25日)
  材料二
  体细胞克隆就是将体细胞培养后,注入去除遗传物质的卵子内,通过人工方式激活后再送入受体,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