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1680字。
六安一中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三)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神话是作为文化基因而存在的。比如构成我们国名的两个汉字,“中”和“国”,均出于神话想象,华夏先民把大地想象成四方形,四边之外有海环绕(所谓“四海五洲”),而自认为是大地上的中央之国(九州或神州)。这是典型的神话宇宙观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讲,神话遗产,是我们进入中国传统本源的有效门径。
②我们可用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视角来审视神话系统。汉字编码的书写文化传统,即甲骨文、金文以及后来的这一套文字叙事,是小传统;而先于和外于文字记录的传统,即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和与书写传统并行的口传文化传统,可以称为大传统,比如考古学上随处可见的崇拜玉、巨石、金属(青铜、黄金等)的文化等。大传统铸塑而成的文化基因和模式,成为小传统发生的母胎,对小传统必然形成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③在大传统的文化整合研究中,我们必须关注文化中最具有“文本”意义的方面,即先于文字而存在的象征符号体系。这是一种非文字符号体系,比如,在金属冶炼技术所支持的青铜时代到来以前,中国本土呈现的最有力的特有符号是玉礼器系统。玉器盛行上下约3000年,几乎覆盖中国版图的大部分地区。是什么样的动力因素,能够持久不断地支持这样一种极长时间的、广大距离空间的文化传播运行呢?“神话观念决定论”的提出,为此找到了理论解说。先民认为玉代表天,代表神,代表永生不死。玉的神话化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
④“神话中国”指按照“天人合一”的神话式感知方式与思维方式建构起来的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从初民的神话想象,到先秦的文化典籍,从老子孔子开启的儒道思想,到屈原曹雪芹的再造神话与原型叙事,一直到今天人们还怀念圣人贤君明主、民间崇尚的巫神怪傩等,其中所隐舍的思维潜意识,以及礼仪性行为密码,都是“神话中国”的对象。从各地的孔庙,到家家户户的灶神、门神和祖灵牌位,皆体现着“神话中国’’的无处不在。
⑤在中国文化中,以“天人关系”为核心、以“天人和谐”为最高追求的理念始终没有动摇。这是中国神话不同于西方神话的最重要特点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内在肌理。神话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解释了过去和现在,而且在某种意义也预示着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梳理神话中国,不是揭示单个作品的神话性,也不仅仅是将局限在民间文学范畴的神话研究与出土文献、考古图像相结合,最终是要寻求中国神话所特有的一种内在价值观和宇宙观,它们是传统文化的原型编码。
(选自《重新解读中国神话:进入中国传统本源的有效门径》,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文化传统中,小传统是指汉字编码的书写文化传统,大传统是指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
B. 从大传统的角度研究中国神话系统,必须关注文化典籍中最具“文本”意义的象征符号体系。
C. “神话中国”无处不在,其对象包括神话想象、文化典籍、思维潜意识、礼仪性行为密码等。
D. 中国神话以“天人关系”为核心,以“天人和谐”为最高追求,这也是中国文化的内在肌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根据神话与文化的关系,提出了神话遗产是进入中国传统本源的有效门径的观点。
B. 文章第二段解释了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含义,并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C. 文章第三段以玉器为例,是为论证“玉的神话化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的观点。
D. 文章尾段论及中国神话的特点,指出梳理神话中国的最终目的是寻找传统文化的原型编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产生崇拜玉、巨石、金属的文化,就必然不会出现甲骨文、金文以及后来的文字叙事。
B. 青铜礼器系统在玉礼器系统之后的出现,说明文化的象征符号体系也与人类的技术发展有关。
C. 玉器能够在极长时间、极大范围内盛行,是因为在先民神话观念中,玉代表天、神、永生不死。
D. 阅读《三国演义》会油然生起对刘备的敬仰和怀念,其中的思维潜意识是“神话中国”的对象。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缩小范围,大传统指“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和与书写传统并行的口传文化传统”。B项,结合文本内容“在大传统的文化整合研究中,我们必须关注文化中最具有‘文本’意义的方面,即先于文字而存在的象征符号体系”分析可知,“文化典籍中”错误。C项,概念理解错误,“神话中国”的对象包括“思维潜意识、礼仪性行为密码”。
【2题详解】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①昨天,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简称“中制协”)授权法务委员会发表声明,首次明确将《美人私房菜》收视不佳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结果这个一直在全国排名前5的优质播出平台,一夜间掉到了第22名”,并借势声讨“收视率俨然成为评价中国电视剧优劣的唯一标准。收视高不论真假就可以领奖杯、拿奖金,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便一败涂地。”
②这份声明痛揭收视率造假黑手并未止于此,而是进一步揭示了“黑产业链”各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