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250个字。
八年级下语文复习提纲
第1课社戏作者见注释(1)词语见各面所画及手册
一、结构图
一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
(1—3)
看社戏的波折(4—9)
途中的见闻和感受(10—13)
二去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4—30)
赵庄看社戏(14—21)
深夜归航(22—30)
三看社戏后的余波
(31—40)
表现了作者对少年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二、课文具体写了几件事?详略如何?
1、随母归省(略)2、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略)3、看社戏前的波折(详)4、月夜出航/月夜行船(详)5、船头看戏(详)6、月下归航(偷豆)(详)6、六一公公送豆(略)
三、随母亲小住平桥村与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1)交代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
(2)引出了同去看社戏的人物——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3)还交代了“乐土”中的乐事,为下文写“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看社戏做了重要的铺垫。同时,平桥村的生活也是“我”所深深怀念的。
四、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为什么称它为乐土?
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点。但在我是乐土,因为:
(1)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于幽幽南山”了;
(2)许多小朋友伴我来游戏,掘蚯蚓,钓虾,放牛;
(3)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
五、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三次波折:
①叫不到船;②不准和别人去;③外祖母要担心。
三次转机:
①八叔公的船回来了;②与我同去;③保证不出事。
好处:(1)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2)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
六、第10段对少年朋友的开船动作运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进行传神的描绘,请分析其效果。
点——磕-----退后------上前------架
表现小伙伴们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时的愉快的心情。
七、阅读10~13段,思考:作者详细描写了哪些内容以突出小伙伴看戏途中的心情?
视觉:豆麦“碧绿”、远山“淡黑”,月色朦胧在水气里,依稀的赵庄,几点火。
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
听觉:“潺潺”的水声,小伙伴的说笑、嚷声,远处的“歌吹”。
触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感觉(心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比喻: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喻成“踊跃的铁的兽脊”。(以动写静,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