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00字。
2019届二轮复习 写作专项突破 作业(江苏卷用)
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现在不少电子设备上都有“静音”开关,古人也把远离娱乐之声称为“静音”;“静音”的目的是不让声音去干扰别人,也不让声音影响自己;有时面对各种声音,“静音”也不失为一种智慧的选择。从某种角度看,“静音”可以说是一种环境的营造,一种心态的展示,一种境界的彰显。
(1)审题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提示)①审读材料
本则材料“静音”是关键词,即“使‘音’安静”。“静”可以理解为“安静”“宁静”,也可以理解为“使……安静”“使……宁静”。“音”可以指“噪音”“杂音”,也可以指低俗的、娱乐的、糊涂的心态,不健康的现象;未必实指某种声音,可以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这些音就要“静”掉,屏蔽掉,从生活中驱逐掉,宁静才能致远。反之,如果是“美音”“妙音”就不能“静”掉,不一概静音也能成立。由此可见,“静音”的问题是需要辩证地、合理地审视和对待的。
②立意注意点
这道作文题主要围绕静什么音、为什么要静音、怎样静音等角度写作。此处也可涉及主动“静音”和被动“静音”等方面。
如果写成了“动静”“有动有静”“静也重要”,视为偏题,最多不超过42分。如果学生只是抓住材料最后一句话,只是把“静音是一种环境的营造,一种心态的展示,一种境界的彰显”作为文章的三个分论点简单地扩写一下,不超过46分。
如果选择三点中的一点来写,把“静音”写成“是一种环境的营造”,或“心态的展示”,或“境界的彰显”,紧扣某一点且能写具体就正常判分,关键看其是否能深入地展开。如果把关键词“静音”偷换概念,完全写成了安静,则不超过49分。如果写到“静”与环境的关系或“静”与心态的关系或“静”与境界的关系,能展开论证或具体描述的,应正常判分。
如写“静音”其实是“静心”,评分要高一点。写“静音”却不“静心”,表达对“静音”的忧思也可以。如果写“静音”不能禁掉朝气、活力、思想、创造力,“慎对静音”,美妙的“静音”是一种艺术,静音也需智慧等,应视为有思维含量的立意,评分要高。
(2)拟写标题:①静心音,做自己(记叙文)
②大音稀声(议论文)
(3)拟写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深夜,静音,是我的心音。
天冷冷的黑,似是巨大的帘幕,将我紧紧地裹住,连一丝喘息的机会都不施舍于我,周围一切无声无息,仿佛是按了静音键。累,太累,已近凌晨,我依旧坐在公园湖边的榕树旁,不想回家。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父母、朋友、同学的话一齐在脑子里炸开,不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