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50个字。
卖炭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2. 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卖炭翁和宫使两种人物形象。
3. 感受卖炭翁的可怜的遭遇,体会作者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把握古诗的主要内容;品味精彩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认真揣摩诗人对人物的外貌、心理等描写的写法,体会作者从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能运用到写作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研讨式教学、学生自学、教师导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大家见过炭吗?炭有什么特点?——黑色、可取暖、可卖钱
播放《木炭的制作》视频,学生观看,
师:大家觉得这个过程艰辛吗?——艰辛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起去看看在卖炭翁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2、作者简介
播放《白居易诗进长安》视频,让学生了解其人其事。
师:提问:谁能介绍一下白居易?
学生结合自己的文学常识,概述白居易的生平、作品、风格。
学生回忆白居易的基本情况,教师及时补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这首叙事诗是白居易讽喻诗中杰出的诗篇。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那《卖炭翁》又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播放课文朗诵视频,学生可轻声跟读,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停顿等。
2、教师点名学生朗读,指导朗读。读好诗歌,必须要心中有情,眼前有人物,有画面,才能读活。
4.学生先互相练读、评读,挑选优秀小组展示朗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