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专题7: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专题7+第1讲+体验高考真题.docx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专题7+第2讲+仿用句式.docx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专题7+第3讲+变换句式.docx
第1讲 体验高考真题,把握备考方向
[考点要求] 1.新课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2.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3.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题组一 仿用句式
1.(2018•全国卷Ⅱ)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答案 (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
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认真审读材料,找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材料的第一行提供了三个词语,可以归结为三类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二、三行提供的短语是具体的做法,需要做好分类,确保做法和分类的对应。表达时,要注意形式和例句相同,先用四字短语,后用六字短语,最后用句子概括精神。
2.(全国卷)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答案 (示例)蜜蜂在姹紫嫣红的园圃忙碌,意在告诉我们:懂得勤奋;雄鹰于一碧如洗的高天翱翔,意在启示我们:不能消沉。
解析 示例中两个分句同中有异:修辞相同,同是花的开放,但给人的启示不同。
3.(大纲全国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和犹如绿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张扬。
答案 (示例)宽容犹如河水,夏天容涓涓细流而不排斥,冬天承厚厚冰层却不懊恼。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认真审题,明白题目的要求,所写句子要符合事理,比喻要贴切,注意和示例保持形似及神似。
……
第2讲 仿用句式(含修辞)
仿用句式要求考生按照规定的话题(或情境),仿照给定的(或暗示的)修辞手法、句式特点等,写一个或一组主旨统一、内容属同一话题的新句子。这类试题往往涉及修辞、句式、表达、照应等内容,综合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联想能力和创新能力。常见的仿写形式有:命题式仿写、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和对联式仿写。
题型一 命题式仿写
设定一个语言材料作为例句,再另外命题确定内容,按照例句句式仿写。
典例1 (2019•河北唐山模拟)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重整旗鼓,从头再来,哪里跌倒哪里爬起,这是正确做事不服输的精神。
【材料】 坚持 进取 借力 不到长城非好汉 它山之石可攻玉 咬定青山不放松
登高而招 锲而不舍 逆水行舟 借力打力 绝不气馁 定点打铁
[解题指导] 就本题而言,先对材料中的词语、短语进行理解归类,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确定一个共同的主题,然后再观察示例句子,分析其句间的关系,最后参照示例作答即可。
答案 (示例)登高而招,借力打力,它山之石可攻玉,这是正确做事借力的精神。
锲而不舍,定点打铁,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是正确做事坚持的精神。
逆水行舟,绝不气馁,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正确做事进取的精神。
解题方略 仿句要做到“三审”
1.审句式,定框架
即:审视例句(被仿句)的结构特点,提炼出句式框架,确定仿写可“套用”的部分。审句式要注意关注以下两点:
(1)从大的方面来说,要注意分句间的结构关系
要明确例句是并列,还是对比;是并列,还是递进;是假设,还是条件;等等。
在明确结构关系时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及标点的暗示作用,如分号表示分句间是并列或对举关系,冒号有时表示分句间是总分(分总)关系,等等。
如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构成的是并列句式+反问句式。
(2)从小的方面来说,要注意句子用词特点
用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审用词类型,是两字词语,还是四字词语;是动宾结构,还是偏正结构。二是审用词风格,是含蓄,还是直白;是典雅,还是朴实;等等。
如上面例句中“雄奇伟岸”“大气磅礴”“壮丽多姿”均是四字词语,用词大气。“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是动宾短语。
2.审技巧,定手法
审视例句(被仿句)所用的表达技巧,特别是修辞手法。在审视修辞手法时,要注意有些题目的题干中对修辞有明确的要求。题干中没有明确的,也要看看例句中是否隐含修辞的使用。如上面例句运用的是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注意:有的修辞手法往往还有小的分类,还需要进一步确认究竟是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以比喻为例,还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
3.审内容,定中心
审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例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重在思考仿写句的句意与例句句意性质一致)
……
第3讲 变换句式
变换句式就是能根据一定的要求,将所提供的句子准确改成适应语境要求的句式。变换句式有两个原则:一是必须服从表达效果的需要,二是不可改变句子的原意。它考查的类型较多,综观历年高考题,经常考查的有长短句互换、句子重组、整散句变换、语体的变换等4大题型,本书只对长短句互换和整散句变换做具体的讲解。
题型一 长短句变换
所谓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所谓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分句)。长句和短句各有其修辞效果。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有力。长句主要用于书面语、议论、描写之中,短句主要用于口语、紧急场合、演讲词等中。
典例1 (辽宁卷)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他的著作用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就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解题指导] 长句变短句,首先要划分句子成分,找出句子主干,再将修饰成分相应变成几个短句,并注意各句间的关系,做到句意顺畅,结构完整。
答案 他的著作对境界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阐释的依据是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阐释的内容既有境界的主客体及其对待关系,也有境界的辩证结构及其内在的矛盾运动,还有境界美的分类与各自特点。
典例2 (广东卷)将下面的3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符号不超过35个字)。
①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②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③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解题指导] 题干中明确要求把三个短句整合为一个单句,这就需了解单句的句式特点,即有一套句子成分的句子。三个句子分别表达了三种意思,但三个短句的结构是一致的,这样就可以从合并同类词着手,把三个短句的主语与介宾短语分别提出来加以并列,用“……的东西总是同……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这个句式连缀起来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 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解题方略 短句变长句“三步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