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有25道题,约11530个字。

  2019年怀柔区中考二模
  语文试卷
  姓名学校准考证号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2019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校举行了“走进老舍,感悟经典”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1.以下是一组同学搜集到的诞辰活动的一则报道,阅读这段文字,完成第(1)-(2)题。(共4分)
  老舍纪念馆推出了“老舍在北京的足迹”展览,串联老舍先生在北京生活、居住过的15处地点,讲述了老舍与北京的①。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再次将镇院之作——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搬上了首都剧场的舞台。和以往一样,今年的演出仍是座无虚席,一票难求。自1958年首演以来,《茶馆》已上演了700余场,其“成长过程几乎可成为北京人艺一部戏剧史的②写照③在跨度长达60余年的演出历史中,《茶馆》主创几代更迭,不变的是《茶馆》本身的经典魅力和主创们苦心孤诣的创作本心。
  (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迭(shǐ)诣(yì)虚的第5笔是竖弯钩
  B.迭(dié)诣(zhǐ)虚的第5笔是竖弯钩
  C.迭(shǐ)诣(zhǐ)虚的第5笔是横
  D.迭(dié)诣(yì)虚的第5笔是横
  (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词语和标点,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情节②沧桑③。”B.①情结②沧桑③”。
  C.①情节②苍桑③。”D.①情结②苍桑③”。
  2.同学们研究老舍先生及其作品,发现其为了描绘城市贫民生活可谓煞费苦心,正如其对联所说“,不做七拼八凑文”,请根据以下链接材料内容补全对联。(2分)
  链接材料:文人老舍是如何捕捉人力车夫特点的呢?青岛文史学者刘增平介绍说,为了仔细描写人力车夫的衣着、动作、形态以及车子的结构、车把的样式,老舍先生常从黄县路走下坡,向右一拐,到青岛当时的“东方菜市”附近洋车夫扎堆的地方,仔细观察人力车的结构和车夫们的形象,跟他们聊天。
  A.宁当三山五岳人B.踏遍九州四海路
  C.付出九牛二虎力D.四世同堂居老舍
  3.同学们了解到老舍先生不仅是位文学大师,他的书法作品也非常有特点。老舍先生的书法多取自北碑。北碑,又称为魏碑。魏碑上承汉隶,下启唐楷,是一种过渡性的书体。它与隶书相比,则简捷而得其沉雄;与唐楷相比则更丰厚刚健。以下选项不符合以上描述的一项是(2分)

  A.                   B.             C.             D.
  4 萧伯青说老舍“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吴祖光说老舍“温柔敦厚,和蔼可亲”,共同道出了老舍善与人“和”的品性以及气度上的宽厚和儒雅。下列句子中的“和”字与老舍善与人“和”的品性一致的是(2分)
  A.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B.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C.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5.同学们看到了老舍作品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并完成(1)-(2)题。(共3分)
  祥子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从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上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
  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点热气,耳旁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1)本文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____》,该作品取材于市民生活,主要描绘了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1分)
  (2)看完这段文字,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里发表感想。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烈日下,强拉车,虽有阴凉不敢躲;暴雨中,苦挣命,纵然浇晕不能停。
  B.读过这段文字,“裹”“砸”“扫”“浇”等动词,我们仿佛感受到祥子在与烈日抗争,与暴雨抗争,与命运抗争。
  C.文章最后一句“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作者巧妙地表现祥子的艰辛痛苦和风雨飘摇的命运。
  D.老舍笔下的人力车夫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课,烈日下的喘息,风雨中的哆嗦,让我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