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80个字。

  16  诫子书
  教学目标
  课题 诫子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 1.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听读,朗读,跟读,默读……
  2.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联系现实谈体会,赏析拓展警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卷一(中华书书局2009年版)。这篇文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读准字音 夫(fú)淡泊(dàn bó)淫(yín)慢遂(suì)庐(lú)
  重点实词 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非淡泊无以明志: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确志向。
  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振奋精神。
  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修养性情。
  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遂成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
  悲守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