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60个字。
20 天上的街市
教学目标
课题 天上的街市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情,理解诗意;
2.学习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培养适度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习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实写)与联想想象(虚写)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良好情操;
2.引导学生积极地面对生活,具有健康向上、奋发乐观的进取精神。
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21年10月,是郭沫若早期创作的新诗,收入诗集《星空》。当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深重的民族苦难,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浪漫气息浓郁的诗歌。
文体知识 意象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于“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读准字音 缥缈(piāo miǎo)灯笼(lón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