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020字。

  专题04    冲刺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特色突破
  第四周
  一、时评阅读 勾画点评
  要求:对文章内容、观点、结构、语言特色、论证方法、艺术手法等作出个性化的点评,并能适当进行拓展思考。
  教材增加古文是对传统文化归位的期盼
  今年9月份,中国新一批入学的中小学生将迎来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这是白话文兴起后,中国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换血”。本次“部编本”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初中6册选用古诗文的分量也增加了。
  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大幅度增加的事情一经报道,立马引起舆论热议。有人支持,认为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这样的事情就需要从中小学生抓起;但也有人反对,他们认为不少古诗文晦涩难懂,中小学生经验少根底浅,未必能理解古诗文的奥秘与内涵,有时候就算是强行背诵,也给人囫囵吞枣之感。这两种观点,看起来是对立的,但其实并不矛盾,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只不过,一个看到了积极的一面,而另一个则看到可能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小学生到底要不要学习古诗文的事情,历来争议颇多,也是众口难调。对此,笔者认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的说法,或许就是最好的答案。她曾表示,“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合乎人的自然成长阶段的。小孩子实际上不需要多讲,应该利用他们记忆力强的优势,让他们多背诵。好的作品,有很丰富的内涵,等到将来理解力提高以后,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就会被调动出来,如同智慧库,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这样的说法,很理性也很客观。
  近年来,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戏曲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节目,备受关注。2017年2月,《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更是斩获12.3%的高收视圆满收官,节目累计收看观众超过11.63亿人次,引发全民“自考”古诗词的热潮。这背后所体现的,就是国人对传统文化归位的一种期待。
  对传统文化归位的期待,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文化节目的追随上,也应体现在其他方面,如教材中增加古诗文篇章。或许,中小学生无法真切地体味这背后的那种美与韵味,但这种影响却是潜移默化的。在语文教材中增加古诗文篇章,初衷与立意都很好的,接下来所需要的,不过是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与力量,用更好的方式去传承与表达,让中小学生们能更好地感受到古诗文之美,为推动传统文化归位培养更多新生的力量。
  不妨对00后CEO保持理性宽容
  最近,17岁少年李昕泽一夜间成了话题式的网络红人。别看他还只是刚毕业的中学生,据说已创立了“代表00后第一公司”,成为“旗下拥有300名员工”的“中国首位00后CEO”。在一档视频访谈中,其更直怼“一些三四十岁的老一辈企业家”,称“他们就没法了解互联网,因为已经老了”,以至小米手机创始人雷军专门发了一条微博,表示“作为老老老一辈企业家,我个人觉得压力山大”。
  十几岁就在互联网商业上“闹出动静”的创业人物,不是没有。比如缔造了微软帝国的比尔•盖茨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