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200字。
宋词研究
课前准备
1.  1.  课前印发宋词12家45首作品,推荐有关读物,要求通读所有45首作品,使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2.  2.  组织苏(苏轼)、李(李清照)、陆(陆游)、辛(辛弃疾)四个小组,自愿结合,课上鼓励他们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做好分工负责,推举本小组的发言人,拟定发言提纲。
3.  3.  每个小组位发言人准备材料,并制作朗读录音,制作多媒体幻灯片。
4.  4.  课上同学们或主持,或发言,或朗读,或补充,积极参加集体讨论,且不限于本专题。
5.  5.  布置一学生课上作关于宋词概述的演讲(三分钟左右),注意课本上已学习过的内容尽量不讲。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中的精华之一,学习古代诗歌,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而且可以培养我们热爱祖国文化,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样式,中国文学史上历来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称,可见宋词在文学史上的显赫地位。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几首宋词,尽管篇篇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但相对于佳作俯拾皆是的宋词而言,也只能算是管中窥豹。为作进一步探索,下面我们就宋词进行一番研究性学习。
二、概述(学生完成)
    (参考课本文学史常识作简略介绍)
  词是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乐府”等。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词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大部分都分为片(段),“片”也叫“遍”或“阕”,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 
  词概括乐调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慢词)。 
词远在梁代时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
先请大家了解巩固一下宋词的基本常识。

    常识简介如图所示(幻灯打出):
原名:曲子词    来自民间,源于乐府,兴于中唐,盛在两宋
别称:诗余      (题材方面)──较为自由
      长短句    (格式方面)──易于表现
      乐府      (韵律方面)──利于流传
      乐章、歌词、歌曲、琴趣、笛谱、倚声
体裁:令、引、近、慢
       小调(小令)  不分片,58个字以下
       中调(短调)  分上下两片,59-91个字
       长调(慢词)  两片以上,92个字以上
  “片”又称半“阕”,一首词或可分成上下半阕。
《全宋词》(唐圭璋)收词家1330余人词作19900余首

三、过渡
    北宋初期,范仲淹的词开豪放一派的先河,显示出非凡的气魄。如“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打出幻灯片,集体朗读)。
承继花间派温庭筠婉丽词风的晏殊、欧阳修亦不乏绝妙好词,如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欧阳修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