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150字。

  第4讲 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要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高考对形象的考查侧重于对形象的识别、对形象特征的把握,对形象的象征意义和作用、价值的理解、赏析。全国卷以往的题目较少直接涉及形象,而2018年全国卷Ⅱ考查意象“酒”的作用;2017年全国卷Ⅱ考查了诗中体现出的诗人的性格,2016年全国卷Ⅱ考查了“马”的形象以及描写“马”的技巧,全国卷Ⅰ考查了景物形象的概括和用意分析,这显示了全国卷命题的一个重要变化——加强对形象的考查。
  题型一 分析意象含义及作用
  题型解读 设问方式
  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熔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在诗词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基本含义是固定的,熟悉这些意象的含义,有助于解读诗歌。
  分析理解意象的含义和作用是诗歌鉴赏中一种新的考查形式,这类题型命题方式单一,要求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或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等。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月、雁、笛、落花”等传统意象更是沉淀了特定的文化内涵而显得意蕴丰富。 1.分析意象含义
  (1)概括某几种意象的共同内涵。(如2013•江西卷)
  (2)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
  2.分析意象作用
  (1)(2018•全国卷Ⅱ)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3)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
  [链接教材]
  类别 常见意象 举例
  送别类 杨柳、长亭、南浦、酒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思乡类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
  愁苦类 梧桐、芭蕉、猿猴、杜鹃、斜阳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爱情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战争类 投笔、长城、楼兰、柳营、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闲适类 五柳、东篱、三径、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典例1 (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 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 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解题指导] (1)精准审题:题干有两个要求,一是“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二是“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要注意前一要求只是“概括”,无需分析鉴赏。
  (2)规范答题:明晰“杨柳”“飞絮”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寓男女离别之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