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50+4340字。

  第二单元 课时练习7 归去来兮辞 并序(第1课时)
  时间:40分钟    分值:40分
  [基础达标]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B.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C.曷不委心任去留
  D.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答案 D
  解析 A.“衡”通“横”。B.“孰”通“熟”,仔细。C.“曷”通“何”。
  2.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归去来兮来,助词,无义复驾言兮焉求言,助词,无义
  B.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引壶觞以自酌觞,酒杯
  C.或植杖而耘耔耔,培苗景翳翳以将入景,风景、景物
  D.策扶老以流憩扶老,手杖;流憩,游息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知道
  答案 C
  解析 景:日光。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B.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乃设九宾礼于廷
  C.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D.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答案 D
  解析 D.均为连词,但前者表并列,后者表转折。A.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均为连词,于是。C.均为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3分)(  )
  A.悦亲戚之情话  B.将有事于西畴
  C.既窈窕以寻壑  D.善万物之得时
  答案 D
  解析 A.“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B.“有事”,古指耕种之事,今泛指有事情发生。C.“窈窕”,此处意为“深远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  )
  A.眄庭柯以怡颜  B.或棹孤舟
  C.怀良辰以孤往  D.园日涉以成趣
  答案 C
  解析 C.怀:留恋,爱惜。A.怡:使动用法,使……愉快。B.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D.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6.从文言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为天下笑
  C.遂见用于小邑  D.鸟倦飞而知还
  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均为被动句,D项为正常语序。
  [阅读达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9分)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
  ……
  课时练习8 归去来兮辞 并序(第2课时)
  时间:40分钟    分值:40分
  [基础提升]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园日涉以成趣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策扶老以流憩策之不以其道
  C.景翳翳以将入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D.曷不委心任去留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答案 C
  解析 C.都当“日光”讲。A.乐趣/趋向,取向。B.拄着/鞭打,驾驭。D.随从,顺从/托付,交给。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既自以心为形役为天下笑者,何也  B.觉今是而昨非秦强而赵弱
  C.乃瞻衡宇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农人告余以春及秦亦不以城予赵
  答案 C
  解析 A.均为介词,表被动。B.均为连词,表并列关系。C.均为副词,于是、然后/竟。D.均为介词,解释为“把”。
  3.下列各句,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复驾言兮焉求  B.既自以心为形役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乐夫天命复奚疑
  答案 B
  解析 A、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B项是被动句。
  4.下列不属于陶渊明辞官的原因且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不愿扭曲天性,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情。
  B.“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不愿折节为吏,虽冻饿难以忍受,但违背本心会身心痛苦。
  C.“程氏妹丧于武昌”——嫁到程家的妹妹过世,需要去奔丧。
  D.“幼稚盈室”“彭泽去家百里”——家里小孩多,而彭泽离家太远,无法照顾家人。
  答案 D
  解析 不是陶渊明辞官的理由,“幼稚盈室”是说家里孩子多,生活困难;“彭泽去家百里”是说彭泽离家近,适合去那里做官,而不是离家太远。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       ,       ”两句,把“云”和“鸟”都人格化了,作者将感情寄托在物上,达到了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       ,       ”两句描写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面对此景,作者却发出“       ,感吾生之行休”的慨叹,作者的悲愁叹老,其实是他郁闷难展的苦痛隐忧之情的自然流露。
  答案 (1)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2)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
  [阅读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9分)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