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题,约9380字。

  阶段测评二(第五~七单元)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阅读题(43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中国人的家训智慧,自古及今,源远流长。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训等,指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垂诫、训示。如果行诸文字,更是被许多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拿来作为教育后辈的家庭教育读物。中国家训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博、影响之深刻是世界各国文化所不具备的。总起来说,中国家训给我们的训诫内容是“一条主线”和“三大主题”。
  “一条主线”就是“尊儒”。儒学倡导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非常符合历朝历代统治者的“胃口”。所以,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始终是儒学;毫无疑问,中国家训的思想主体也只能始终是“尊儒”。孔子就把开中国家训先河的周公尊为儒学奠基人,时时不忘把他当“圣人”来崇拜。他们谆谆告诫子孙的,几乎全都是儒家的人生理想、生活信条、处世哲学、审美情趣和为学方法等。“齐家治国之道”,主要指的是“齐家治国”的理想。中国家训中,讲“齐家治国”人生理想与信念的随处可见,其中的帝王家训是一个亮点。周公辅政时教导侄子成王说:“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后来,这句家训成为诸多帝王教育后代的名训。自周至清,一个个在中国历史上踏下坚实脚印的帝王,都用家训要求和鼓励他们的后代致力于“奉公勤政,报国恤民”,正是这些闪耀着智慧光辉的家训,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帝王和社会精英,也让他们实现了“齐家治国”的理想。
  “为人处世之道”,主要指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其中讲得最多的是“孝道”“勤俭”“谦恭”和“助人”等。明学者姚舜牧在《药言》中说:“圣贤开口便说孝悌,孝悌是人之本,不孝不悌便不成人了。”蜀相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朱子家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颜氏家训》一开篇就概括性地阐述了著立家训的目的:“吾家风教,其基本内容无外乎要家人清白做人,自立自重,忠君爱国,宽柔慈厚。”《弟子规》在总叙中则具体列述了弟子“为人处世”与学习上的守则规范:“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读书治学之道”,主要指的是“读书治学”的方法。其中“德才兼修”的方法最值得称道。这种方法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训诫子弟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子弟入仕,而在更大程度上是通过训诫子弟读书教导子弟做人的道理,“修身”第一,“仕进”第二。教育家孔子对儿子孔鲤的家教就是这样,他教导儿子不仅要学“诗”,更要学“礼”,因为“不学诗无以言”,而“不学礼无以立”。另一个特点是把训诫子弟读书与立志联系起来,与“齐家治国”和“为人处世”融为一体。西汉文学家孔臧在《诫子书》中说:“人之进退,惟问其志。”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今天的中国,虽然已经演进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时期,但如果要问我们还需不需要家训,答案肯定是肯定的。
  1.下列关于“家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家训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它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明确传达的对子孙后代的垂诫和训示,并对子孙后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B.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在家训中特别重视儒家思想的传承,家训内容全部都是儒家的人生理想、生活信条、处世哲学、审美情趣和为学方法等。
  C.家训如果已经行诸文字,影响可能会更广大,更是被许多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拿来作为教育后辈的家庭教育读物。
  D.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家训,其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博、影响之深刻是世界各国文化所不具备的,在今天也是很有价值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家训的内容并不是庞杂无序的,贯串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儒家思想观念,这也与封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一致的。
  B.中国历史上自周至清,有作为的帝王都特别重视家训的训诫作用,要求后代致力于“奉公勤政,报国恤民”。
  C.“圣贤开口便说孝悌,孝悌是人之本”,是说“孝”与“悌”同等重要,它们不仅是为人处世之道,而且也是古代家训的主要内容。
  D.“诗书继世长”体现了古人对“读书治学”的看重,而在读书中又特别强调“德才兼备”,这是要通过读书教导子弟做人的道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公是中国家训的开先河者,他又是儒学的奠基者,这说明了家训内容从源头上就与儒学思想观念有着紧密的关系。
  B.古代家训训诫子弟读书,主要目的是使子弟们懂得并践行做人的道理,至于入仕为官,虽然重要,但不占首要的地位。
  C.文章不仅解说了中国家训的主要内容,更是要传达在当今现代化建设中要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部分。
  D.中国古代家训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周代;内容丰富,涉及立身处世等多方面,但它只是在官宦人家和读书人家流传。
  二、课内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7题。
  原君(节选)
  黄宗羲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人之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