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小题,约6560字。
武昌区拼搏联盟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可汗(kè) 金柝(tuò) 镶嵌 微不足道
B.哺育(bǔ) 调羹(gēng) 迭起 锲而不舍
C.挚痛(zhì) 污秽(huì) 斑斓 九曲连环
D.憎恶(zèng) 侮辱(wǔ) 愧怍 莫明其妙
2.依次填入下面模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什么是诗人?诗人是对一切事物都关心的人。从枝头的新绿、阶角的苔痕、晨流的清露、向晚的斜阳,到虫的唧喷、鸟的啁啾、水的低语、风的呼啸,乃至山岳的崩颓、江河的转移、国家的__________、历史的__________,都是诗人关注的对象。所以诗人的题材永不__________,诗人的灵泉永不__________。
A.盛衰 变迁 干涸 匮乏 B.变迁 盛衰 干涸 匮乏
C.盛衰 变迁 匮乏 干涸 D.变迁 盛衰 匮乏 干涸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些条文不仅对于公园建议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还有望将公园的各项工作纳入更标准化、规范化。
B.《环境保护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意味着施行了近40年的排污收费制度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C.2017年以来,我国脱贫攻紧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年度减贫任务也将超额完成,贫困人口将再减少1000万以上。
D.截至2017年,我国首颗暗物质科学卫星——“悟空”号已在轨运行近两年,成功获取了当时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探测结果。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是习近平主席对教师的高度评价。
B.2017年1月16日,在阿里巴巴的倡议下,全球首个“大数据打假联盟”在杭州成立。
C.让未成年人正确、适度地运用网络,准确认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差别,是父亲理所应尽的义务。
D.“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屠呦呦说:“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清明节的人文精神
邢莉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与二十四节气有关。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中说到:“清明之日,桐始华。”这里记载的节气不等于节日,节气是季节时序的标记。清明节气的重要特点是冬季即将过去,春天已经降临,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这个时候人的活动要与物候相对应,将社会活动的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学术界认为清明节的起源与寒食节有关。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各种说法。有的学者认为由春秋时纪念介子推起,推而广之要祭拜自己的祖先。后来,由于清明和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的日子,渐渐地,清明就与寒食节合二为一了。现在寒食节在某些地区已消失,而清明节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节日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清明祭祖,符合人们春祈秋报的心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祭祖敬祖的传统,尊重祖先,尊重祖先创造的优良传统,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这种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民俗文化心理,成为人们的集体意识。
清明节的习俗又与现在消失了的节日上巳节有关。农历三月三日的上巳节有两个活动内容:一是人们在春天到来之时到野外踏青嬉戏;二是招魂续魄,召唤亲人的亡魂,也召唤自己的魂魄回归。随着原始信仰的淡化,上巳节演变成了春游,上巳节消失了,这个文化因子却在清明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人们在节日里踏青郊游,尽享春光,或家族合欢,或交友团聚,总之在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凝聚力。
清明节的另一项民俗活动是插柳,清明节又叫“插柳节”。插柳有多种形式:有的插在家里的门楣上,有的戴在头上。柳枝插在门楣上,其文化含义在于辟邪除灾,民间认为这样做是图个吉利。另外柳枝插在门楣上,还意味着家庭兴旺。而把柳插在头上,为的是求生保健,青春永驻。中国人喜柳爱柳,柳树是旺盛生命力的象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