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1720字。

  重庆八中高2020级高二(下)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明王朝统治中国的276年间,白银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朝廷禁用金银交易,到了明朝后期,白银则已经通行于全社会。迄今为止,对于这一货币化过程,中外学术界无不以《明史》正统初年明英宗“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的诏令为根据,以为是朝廷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明英宗时才逐渐为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的。随着白银成为合法货币,白银迅速地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到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标志着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
  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白银的大量需求,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授向海外。中国外来白银最早的源头是日本。虽然日本开采的金银在16世纪中叶以前就有出口的记载,但那时日本向中国输出的主要不是白银而是刀剑、扇子、屏风和硫磺等。情况的转变是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的,当时来自中国福建、广东和浙江的船只不断到达日本九州,它们的目的不再是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银。也正是这一时期,日本银矿的开发得到迅速的发展,16世纪后半叶日本的输出品中,白银独占重要地位,而对中国丝和丝织品的巨大需求,则构成了银产量激增的日本方面的原因。在美洲方面,当西方走向世界寻求财富时,最早寻找的是黄金,但也是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西班牙在美洲转而开采白银且产量激增。当时,到达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几乎立刻了解到中国商品对于他们的意义,立即开始了与中国海商的贸易。美洲白银不仅从马尼拉流向中国,带动了整个东南亚贸易,也从欧洲运至印度,再流入中国,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水银、麝香、朱砂等。从1540年到1640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意味着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更重要的是,中国由此更多更主动地走向了世界,而不是如既往所认识的,是西方东来导致中国被动地与世界街接起来。当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之时,明代中国曾积极参与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建构。可以说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历史转折的开端联系起来,一个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另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家财政白银的紧缺与百姓大量的白银需求形成了矛盾,迫使人们寻求海外市场。
  B. 明英宗时,朝廷开始认可民间的白银交易活动并且自上而下地推行白银货币化。
  C. 因为白银成为交易的合法货币,所以中日贸易交往不再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银。
  D. 白银货币化促成了中国经济模式的转型,从而推动了中国更多更主动地走向世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围绕明代白银货币化展开论述,并且最终指向了中国与世界连接的主动性问题。
  B. 文章分两个市场介绍中国海外白银贸易情况,又从中外两方面介绍贸易增长的原因。
  C. 文章以学术界的错误认识为论述起点,用贸易事实分析了白银货币化的过程和影响。
  D. 文章以贵金属白银透视出中国古代社会转型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并突出表现了后者。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16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就开始从日本进口白银,但主要依靠国内的开采供应。
  B. 没有中国的白银货币化,就可能没有16世纪后半叶日本和美洲白银矿产的大开发。
  C. 白银成为合法货币,市场就空前活跃,可见货币统一对明朝市场经济起决定作用。
  D. 从美洲开采的白银即使运到欧洲也辗转流出,可见西方国家看重的财富不是白银。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确实是一种矛盾迫使人们打开海外市场,但这个矛盾的双方不是“国家财政白银”和“百姓的白银需求”,而是国家和百姓共同的白银需求与国内白银开采供应不足的状况,所以A项错。C项的意思是白银成为交易的合法货币,所以中日贸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屠夫老六
  黄小邪
  老六原是不想做屠夫的,他想当个教书先生。哪知书没念两年,病入膏肓的老爹就将六个儿子相继唤到病榻前。老爹不想让传了几辈的手艺就这样丢了。可不等老爷子讲完,其他五个弟兄就将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老六孝顺,爹由来最疼他,这事自然就落到他头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