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16770字。
北京市海淀区高一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眼球运动与阅读速度
①根据观察和测试发现,阅读时人的眼睛并不是匀速不停地在书页上移动,恰恰相反,目光总是一小步一小步地移动,我们称之为“眼跳”。在移动过程中,又存在着时间稍长的停顿,这种停顿在阅读学上称作“眼停”,也叫“注视”。
②阅读时,读者依靠眼球跳动看书,是阅读中视觉过程的基本特征。根据眼球测动仪的测定,阅读时眼跳持续时间约为0.02~0.05秒,其中,在一行之内的眼跳时间约0.02秒,这样,整个阅读过程中95%左右的时间,眼球是不动的。也就是说,只有在跳动之间的注视时间里,才能接收到信息。这一瞬间,犹如照相机开启快门的曝光,注视点放在什么地方,注视时间控制在多长范围内,是视觉方面影响阅读技巧的关键所在。
③眼停次数的多寡和每次注视时间的长短,与阅读能力、读物难易程度以及阅读要求(精读、略读或浏览)有关。如果阅读能力强、读物浅显或只需记取读物的内容大意,注视的次数就可以少,注视的范围就可以大,注视的平均时间也就可以短。
④有关汉字阅读的研究还表明,在阅读时,每次眼停最多可见6~7个字,最少不到一个字;因为有时一个字要经过两三次注视才能感知。而每篇文章的第一行,眼停次数和注视时间均较以后部分略30%;10%于刚开始阅读,心中没数造成的;到后面时,由于对读物的难易程度、作者的 语体风格已经比较适应,速度自然可以加快了。
⑤在阅读过程中,眼睛的注视不仅从一个定点移到另一个定点,有时因意义不明了,或未看清楚,也会倒退到原定点或者前定点,以便对不同位置上的字、词进行综合的理解、记忆,或寻找遗漏的信息。这种逆向的返回运动,阅读学上叫做“回视”或“回跳”。回视次数越多,注视次数和耗费的时间也必然增多。显然,回视的次数与读者的阅读能力、读物难易程度和阅读要求也有关。不熟练的读者,不仅注视次数多,每次注视所覆盖的字、词少,回视次数也必然高,约占注视的30%;阅读能力强的读者,不仅注视次数少,每次注视所覆盖的字、词多,回视次数也只占注视次数的10%。
⑥与回视相近似的情况,还有扫视,又叫做“行间移动”,是眼动的特殊情况。阅读时的扫视,是从一行文字的末端移至下一行文字的开端的眼动。刚开始学习阅读的小学生,反复扫视的运动较多,而且容易发生串行或反复寻找的情况。初步掌握阅读技能的学生,反复扫视的现象会逐渐减少,但扫视时,视线从上一行文字末端跳到下一行文字的开端,一般都是跳得很近,往往需要短距离地再跳一次。
⑦在美国阅读心理学家古德。伊洛费看来,造成阅读速度慢的主要因素中,有关眼球运动的有三点:一是 ,二是 ,三是 。这些已经成为研究阅读的专家学者的共识。因此,我们只要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改善这三点,就可以使阅读速度得到提高。如果能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形成快速阅读的能力。当然,这还仅仅是一个方面。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只能在“眼停”即“注视”时间里获取阅读信息。
B. 读物浅显或者阅读要求低,眼停的次数就会相对减少。
C. 阅读能力强的读者的扫视范围必然大于能力弱的读者。
D. 影响阅读速度的原因有很多,眼球运动只是其中之一。
2. 根据全文内容,在文中横线上各填写一个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C选项篡改文意,“扫视范围必然大于能力弱的读者”错误,由原文“阅读能力强的读者,不仅注视次数少,每次注视所覆盖的字、词多,回视次数也只占注视次数的10%”可知,阅读能力强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