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0550字。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学科期中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前9道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题栏里填写答案。
3.其余试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敕造(chì) 绾着(guǎn) 内帏(wéi) 敛声屏气(bǐng)
B. 阜盛(bù) 忖度(cǔn) 宫绦(tāo) 放诞无礼(dàn)
C. 巉(chán)岩 飞湍(tuān) 咨嗟(jiē) 喧豗(huī)
D. 纨袴(kù) 两靥(yàn) 憨顽(hān) 鬓发如银(bìn)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
A项,“绾着”的“绾”应读wǎn,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
B项,“阜盛”的“阜”应读fù,意思是“丰盛”“兴盛”;
D项,“两靥”的“靥”应读yè,两边脸上的酒窝。
C项,全都正确。
故选C。
2.下面对诗句 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秋兴八首(其一)》是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这首诗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 《咏怀古迹(其三)》颈联“画图”句承第三句,“环佩”句承第四句。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生养她的故土。
C. 《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且反复咏叹,以强烈的感情强调蜀道的高峻、崎岖、险要,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D. 《琵琶行并序》有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两条结构线索。暗线是琵琶女 演奏和自诉身世,明线是诗人的感受。两条线索的联结点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同感情体验。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A项,正确;
B项,正确;
C项,正确;
D项,“暗线是琵琶女的演奏和自诉身世,明线是诗人的感受”错误,选项把明暗两条线索说反了,从诗中来看,《琵琶行》中歌女的遭遇、身世是一条线索,诗人的遭遇感受是一条线索;明线是从具体现象反映主题,暗线则从事物的本质上来揭示主题。由此可知,琵琶女的演奏和身世是明线,诗人的感受是暗线。
故选D。
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
A. 但见悲鸟号古木
B.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 雄飞雌从绕林间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从题干的选择要求来看,要求选出“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然后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根据每种句式的特点来分析。文言特殊包括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又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题中,例句“以其无礼于晋”是状语后置,“于”是标志,应为“以其于晋无礼”。
A项,“但见悲鸟号古木”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省略了介词“于”,应为“但见悲鸟(于)古木号”;
B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上青天难”,“于”是标志;
D项,“雄飞雌从绕林间”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省略了介词“于”,应为 “雄飞雌从(于)林间绕”,这三项中都有状语后置;
C项,“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是宾语前置句,“胡为”应为“为胡”。
故选C。
4.下列加点词中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④圣人之所以为圣⑤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⑦吾从而师之 ⑧是故弟子不必不如 ⑨犹且从师而问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