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4450字。
泉州市2019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生态文明被看作是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社会形态。“生态”原是指排除人为因素的环境,20世纪下半叶,生态的内涵从以生物为主体的自然生态范畴拓展到连同人类在内的自然-社会生态范畴。“文明”是一种社会实践,代表社会的先进程度。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从人本身的发展需求以及对于自然生态内在价值的认同出发,实现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涵盖人类在内的“生态中心主义”转变。生态文明是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内在逻辑指向。
在环境运动和环境改革中,西方诞生了生态现代化理论,反思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但面对西方工业化进程中不断爆发的生态问题,从对制度批判角度来说,生态现代化理论有着不彻底性。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国的现代化其改需要对西方现代化的理念、模式进行反思与超越,走出一条推动社会发展向生态化转向,符合生活文明要求的中国特色生态现代化道路。
制度是将社会系统的发展推向有序的一个重要保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完备的体系架构与独特的政治优势,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恰好提供了通过制度建设完成社会现代化的可能。对于生态制度变革,西方生态现代化的理论主张,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在生态制度制订当中的主导作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当中,政府需要将环境要素置于政策制定时所要考虑的问题中心,将环境与经济产业政策相结合。市场及经济行为主体都被看作是生态重建的重要承载。企业是经济的行为主体,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激发经济主体在生态市场上的活力,针对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因利润驱动而忽视环境利益的做法,切实转变企业以往对自身环境职责的认知,牢固树立保护发展自然就是保护发展生产力的观念。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属于政府主导型推进,包括邻里、社区以及环境非政府组织等第三方力量参与度不高。第三方力量具有连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也是连接生产和消费部门的重要纽带,这种连接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生态转型,灵敏地反映出整个社会生态现代化的程度。因此,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化模式应更多挖掘第三方社会力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前进的过程就是技术发展的过程,技术创新也就成为文明更替,社会由传统迈向现代的重要推动力。近代以来的工业化进程是传统技术极致发挥的过程,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借助传统技术将经济活动逼近环境承载极限,实际上,技术应用所引发的生态问题正是技术发展不完善的表现,绿色技术创新重在推动传统技术向绿色技术的转化,它是绿色理念对技术的融入,在技术设计之初将保护环境的理念作为技术发明、应用的价值预设,确保经济在环境可承载的范围内持续发展。
(摘编自薄海、赵建军《生态现代化: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选择》)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出现的社会形态,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巨大改善。
B. 生态文明中“生态”所指对象范围的变化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相关。
C. 较之工业文明, 生态文明更重视人本身的发展需求以及自然生态的内在价值。
D. 从工业化转向生态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解释“生态文明”后,反思相关的理论,引出中国特色生态现代化建设的论题。
B. 文章指出市场和企业在生态重建的地位,并具体阐述了应该如何发挥二者的作用。
C. 文章提出应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生态现代化道路看法后,从多个维度对此加以阐明。
D. 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发挥第三方力量的作用这一观点,文章从事理上作了论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态现代化理论未能彻底从制度批判上认识生态问题,其借鉴意义只能体现在技术层面。
B. 生态制度变革要取得成功,需要社会制度保障,更需要发挥政府在其中的主导作用。
C. 只有走出自身环境职责的认知误区,企业才能改变发展中重经济利益轻环境利益的做法。
D. 创新绿色技术、融入绿色理念,由传统技术应用引发的生态问题就能得到根本解决。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项,“生态文明更重视人本身的发展需求以及自然生态的内在价值”错误。结合文本内容“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从人本身的发展需求以及对于自然生态内在价值的认同出发,实现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涵盖人类在内的‘生态中心主义’转变”分析可知,原文没有说“更重视”。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成各题
材料一:
当今界处于因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消除矛盾、化解危机,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治理的大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方案,其中“坚持对话协商”“坚持共建共享”“坚持合作共赢”“坚持交流互鉴”“坚持绿色低碳”的行动主张直接回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全球治理难题。目前,中国正通过一系列举措将理念落实为现实行动,以自己的实践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展现中国
大国担当,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