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300字。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孱头(càn)  趿拉(jī) 褶皱   斑驳陆离
  B. 湮没(yān)  攻讦(jié)赊帐   残羹冷炙
  C. 蹙眉(cù)    毗邻(pí)壅蔽   刎项之交
  D. 户牖(yǒu)  箭镞(zú)杀青   毁家纾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宇的读音、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根据字音和字义辨析字形,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题中,A项,“趿拉”的“趿”应读tā,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B项,“赊帐”的“帐”应为“账”,“赊账”把买卖的货款记在账上延期收付,赊欠。C项,“刎项之交”的“项”应为“颈”,“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故选D。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 最恰当的一项是( 〉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    ▲    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    ▲    :或者    ▲    ,未老而先亡。但是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
  A. 演绎        昨日黄花    昙花一现
  B. 演化        明日黄花    昙花一现
  C. 演绎        明日黄花    惊鸿一瞥
  D. 演化        昨日黄花    惊鸿一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演绎”,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演化”,变化发展,特指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多用于自然界,尤其是生物的进化。第一处,是说传统文化变化发展出新的内容与形式,强调的是“变化”,应使用“演化”。“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没有“昨日黄花”这一词语。第二处,从前面“抱残守缺”可知,后面应该是“抱残守缺”的结果,自然是过时,应使用“明日黄花”。“昙花一现”,指美好的事物出现的时间很短;“惊鸿一瞥”意思是女子不经意的一眼,却勾人魂魄,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前者指美好的事物,而后者是形容人。第三处,是形容传统文化,且后面说“未老而先亡”,可见此处是形容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出现的时间短,应使用“昙花一现”。故选B。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作家也许需要一个灵敏的鼻子,但仅有灵敏的鼻子的人不一定是作家。    ▲    作家在写小说时应调动起自己的全部感觉器官,这样小说才会有生命的气息,才会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①一个具有创造力的好作家, 会让笔下的人物和景物,放出自己的气味。
  ②许多好作家其实患有严重的鼻炎,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写出有独特气味的小说。
  ③猎狗的鼻子是最灵敏的,但猎狗不是作家。
  ④寒冷本无气味,但福克纳让小说人物嗅到了寒冷的气味,让人印象深刻。
  ⑤即便是没有气味的物体,也要用想象力给它们制造出气味。
  ⑥我的意思是,一个作家应该有关于气味的丰富的想象力。
  A. ⑥⑤②①④③ B. ③①⑥⑤④② C. ③②⑥①⑤④ D. ⑥①⑤④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浏览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然后分析所给的句子,借助关联词语、代词、指示代词确定小分句之间的关系。从语段来看,前面说“一个作家也许需要一个灵敏的鼻子,但仅有灵敏的鼻子的人不一定是作家”,承接“仅有灵敏的鼻子的人不一定是作家”,后面作者以猎狗鼻子“最灵敏”却不是作家来证明,“最灵敏”与前面的“灵敏”相连接,故第③句放在最前面,这就排除AD两项;③中猎狗鼻子最灵敏却不是作家,这与②中好作家有严重的鼻炎却能写出独特气味的小说构成对比,所以②放在第二处,这就排除B项;第⑥句是对③②两句的进一步解说,即作家应该有“关于气味的丰富的想象力”;①中的“气味”与⑥中“气味”相连;⑤假设没有气味的物体也要用想象力给它们制造出气味,④中紧跟着以“寒冷”为例进行说明,这就确定了⑤④的关系。故选C。
  4.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品质》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客观描写手工业者的生存危机,赞扬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偷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出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
  B. 《烛之武退秦师》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 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C.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针对梁惠王的疑问,巧用比喻释疑,说理非常形象,环环相扣,逻辑明晰,使梁惠王明白小恩小惠“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体现了孟子“仁政”“民本”的治国思想。
  D.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认为总结“十思”,发扬“九德”,选拔人才,文武并用,则人君就不必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潘璋传
  潘璋字文珪,东郡发干人也。孙权为阳羡长,始往随权。性博荡嗜酒,居贫,好赊酤,债家至门,辄言后豪富相还。权奇爱之,因使召募,得百余人,遂以为将。讨山贼有功,署别部司马。后为吴大市刺奸,盗贼断绝,由是知名,迁豫幸西安长。刘表在荆州,民数被寇,自璋在事,寇不入境。比县建昌起为贼乱,转领建昌,加武猛校尉,讨治恶氏,旬月尽平,召合遗散,得八百人,将还建业。
  合肥之役,张辽奄至,诸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璋身次在后,便驰进,横马斩谦、盛兵走者二人,兵皆还战。权甚壮之,拜偏将军,遂领百校,屯半州。
  权征关羽,璋与朱然断羽走道,到临沮,住夹石。璋部下司马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权即分宜都巫、秭归二县为固陵郡,拜璋为太守、振威将军,封溧阳侯。甘宁卒,又并其军。刘备出夷陵,璋与陆逊并力拒之,璋部下斩备护军冯习等,所杀伤甚众,拜平北将军、襄阳太守。
  魏将夏侯尚等围南郡。分前部三万人作浮桥,渡百里洲上。诸葛瑾、杨粲并会兵赴救,未知所出,而魏兵日渡不绝。璋曰:“魏势始盛,江水又浅,未可与战。”使将所领,到魏上流五十里,伐苇数百万束, 缚作大挠筏,欲顺流放火,烧败浮桥。作筏适毕,伺水长当下,尚便引退。璋下备陆口。权称尊号。拜右将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