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19900字。
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墓地) 不省所怙(知道)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谋生) 其又何尤(怨恨)
B. 傃东山而归(向) 挹山人而告之(斟酒) 予乃摄衣而上(提) 故病且怠(疾病)
C. 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弥漫) 志气日益微(神志,精神) 有动于中,必摇其精(动摇) 乃其一气之余烈(余威)
D.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天性) 名我固当(本来)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计划) 不抑耗其实而已(果实)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B项,“病”解释为“疾病”,语意不通,应为“困苦”。故选B。
2.下列加点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B. 而齿牙动摇
C. 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 不抑耗其实而已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双音节古今异义,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组,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词义的转移词义范围的变化等。题中惨淡:古义为暗淡,今义为凄惨,不景气;动摇:古义为松动,今义为不稳定,不坚固;同日而语:古今意义相同,指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其实:古义是它的果实,今义是实际上。故选C。
3.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黄冠草履 B.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C.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D. 度义而后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题中A项,“冠、履”名词活用动词,作帽子,作鞋;B项,“感、劳”使动用法,使……感动,使……劳苦;C项,“爪”名词做动词,用手抓。故选D。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B. 其信然邪?其梦邪? 不克蒙其泽矣
C.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亦悄然而悲
D. 汝之子始十岁 又如赴敌之兵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D项,两个之都是“的”的意思;A项,分别为“把”,相当于“而”,表修饰;B项,分别为“是……还是……”,“他的”;C项,分别为“转折”,表“修饰”,地。故选D。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又何能为哉
A.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B. 故不我若也
C. 从嫂归葬河阳
D.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