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960字。

  江苏省南通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美与共
  费孝通
  要想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首要的条件应该是各自能够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君子之风”。
  我曾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要实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这就是我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中国历史上有过这样的例子。唐朝的时候,国家昌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引起了邻国日本的关注,日本派人来学习,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他们把唐朝好的东西带回去,丰富了自己的文化。
  这段历史表明,当时的日本人是很有“鉴赏力”的,善于“美人之美”,因此获得了很多文化资源,达到了“双赢”的结果。
  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一个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宝贵经验。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又如“修己而不责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1.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只要各自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就能够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B. 当今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民众仇视西方 状况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C. 对待外来文化,应先用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其优劣,然后选取其精华。
  D. 作者认为,“美美与共”设想的实现,可能会受到攻击,甚至要付出沉重代价。
  2. 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对比,论证了达到“美美与共”境界的艰难性。
  B. 文章列举了中国历史上日本访唐的例子,论证了达到“美美与共”境界的可能性。
  C. 文章引用孔子的经典名言,意在论证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学会克己、忍耐、收敛。
  D. 文章末段先提出做法,再分析困难,最后表明态度,层次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
  3.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各美其美”,是指欣赏本民族的文化;“美人之美”,是指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化。
  B. “盲目崇拜”“闭关排外”的现象,不仅仅中国有,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存在。
  C. 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既要积聚先人经验,又要拥有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心态。
  D. 为了世界的“和而不同”,人类需进行一场社会变革,树立“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
  【答案】1. D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的亚热带
  竺可桢
  亚热带介于热带与温带之间,是一个过渡地带。它首先有一个高气压,所以一般称为亚热带高气压带。高气压的位置冬夏有若干南北向的移动。在北半球,这高气压脊冬天在北纬30°,到夏季北移至北纬38°;在南半球,冬天在南纬28°,到夏天南移至南纬35°。亚热带高气压带的南北移动影响到风带的移动,介于亚热带与赤道之间有所谓东北信风带(北半球)或东南信风带(南半球),介于亚热带与高纬度之间有所谓西风带。信风带与西风带的气候迥然有别,在西风带经常有风暴,天气冷暖、晴雨不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