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0390字。
汉川二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测试
高 一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共4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杂剧产生以前,正统的诗文一直占据着文坛的统治地位,而宋元时期戏曲小说的逐渐勃兴,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态。读元明杂剧,既要看到它与我国传统文学艺术的联系,更要注重它的特殊性。
说到联系,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古老的诗歌传统对元明杂剧的深刻影响,它首先是诗的戏剧,是“美文舞蹈的、诗韵兼全的”一种艺术形式。元明杂剧不仅汲取了诗词歌赋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还熔铸了诗的灵魂和精神。只要认真读一读《西厢记》《汉宫秋》等杰作中优美的曲词,就不难领略到这一点。如明人何良俊评郑光祖的《倩女 离魂》之〔圣药王〕曲曰:“清丽流便,语人本色;然殊不浓郁,宜不谐于俗耳也。”
然而,元明杂剧毕竟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的曲词必须与情境、矛盾冲突以及人物形象塑造有机结合起来,甚至必须与表演艺术水乳交融。《元曲选》的编订者臧晋叔谈到:“词本诗而亦取材于诗,大都妙在夺胎而止矣。曲本词而不尽取材焉,如六经语、子史语、二藏语、稗官野乘语,无所不供其采掇,而要归断章取义,雅俗兼收,串合无痕,乃悦人耳。”杂剧展现的是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故须兼收并蓄,雅俗共赏,便是所谓“情词稳称之难”。王国维激赏《窦娥冤》第二折的〔斗虾蟆〕等曲,说:“此一曲直是宾白,令人忘其为曲,元初所谓当行家,大率如此。”王国维是真正读懂读透了元曲,他不仅将其当作戏剧的文学剧本来读,且当成美文来读:“由是观之,则元剧实于新文体中自由使用新言语,在我国文学中,于《楚辞》《内典》外,得此而三。”
王氏在《宋元戏曲考》中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同一著作中,他又指出“元剧最佳之处……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足见王氏的“自然”与“意境”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元杂剧的“自然”与“有意境”又与诗词文赋不同,这就是它总体风格上的恣纵、奔放、朴野、犷悍,即本质上的自然之美,本色之趣。这个特点,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其艺术语言方面。明初无名氏的《贫富兴衰》第一折〔点绛唇〕以下三曲,起手不凡:“四玲云迷,雪花飘坠;长空内,柳絮纷飞,裁剪的鹅毛碎。”将雪景描写与人物内心活动溶成一片,用语精炼,比喻恰切,真可与《水浒传》中“风雪山神庙”的描写相媲美。
“自然”之誉当然包括剧作家深刻敏锐的思想感情,“意境”说也与戏剧情境、人物命运以及矛盾冲突相联系,语言文字自然是情感与思想自然的外化,而深层的东西当然是思想感情和内容。
(摘编自王星琦《元明杂剧的独特魅力》)
1. 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元以后,戏曲小说取代诗文而占据文坛统治地位,使文坛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 元明杂剧表现出的“诗的戏剧”的特点,是指曲词与表演艺术的水乳交融。
C. 元杂剧的“自然”特指语言文字上的自然之美、审美之趣,即奔放、朴野的艺术风格。
D. 诗、词、曲一脉相承却又各有特点,但曲作为新的艺术形式,又具有特殊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杂剧的分析,文章兼及艺术和内容两个层面,对内容的分析是其更重要的目的。
B. 文章分析了杂剧与诗词的联系与区别,并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杂剧特殊性的表现。
C.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通过丰富的论据使观点显得更为真实可信。
D. 文章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讨论元明杂剧的独特魅力,论证思路清晰严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明杂剧必须与表演艺术相互交融,这既是一种约束限制,也为其发展带来机遇。
B. 按照何良俊的观点,《倩女离魂》的曲词充分体现了郑光祖对诗歌传统的借鉴和超越。
C. 只有真正读懂、读透元曲的人,才能体会到杂剧曲词的“稳称之难”,进而欣赏其美。
D. 《窦娥冤》中窦娥临终发下三桩誓愿,由此可以看出王国维评价元曲时所谈的意境。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A项,“使文坛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错误,原文第一段只是说戏曲小说从根本上改变了诗文占统治地位的状态;B项,“指曲词与表演艺术的水乳交融”错误,“诗的戏剧”的特点对应原文第二段内容:强调元明杂剧不仅汲取了诗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应聘
李桂芳
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