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21180字。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新郑、中牟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显然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为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最著名的莫过于松、竹、梅、兰、菊这五种不同科目的植物了。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这已是尽人皆知的常识。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抒情文学作品的情感诉求和思想意蕴,大多是通过这些物象或由这些物象所构造的意境完成的。它们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人陶冶性情、涵养人格、砥砺人生的重要参照物,古人因而大多喜欢与这些自然事物为邻,甚至视其为至亲家人。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他的另一句话“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很有名。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谓“梅妻鹤子”,都是典型的例证。
  在这些自然事物中,松、竹、梅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特别喜爱,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美好品质和德行,并不完全是因为它们自身所具有的某种自然属性,同时也因为赋予其意义的古人自身,也存在与之对应的文化和人格诉求。中国古人立身处世的观念,就人格构成而言,既强调“入世”所需要的积极进取、正直忠勇、刚毅坚韧的品德和意志,也重视“出世”所保有的清高孤傲、淡泊宁静、飘远萧散的情怀和意趣。这样的文化和人格诉求,正好与松、竹、梅的某些特性相对应,松、竹、梅自然就成了古人这种人格力量的化身。马克思说,“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每一种本质力量的独特性,恰好就是这种本质力量的独特的本质,因而也是它的对象化的独特方式”。松、竹、梅这样的自然事物,因此也就以它们与中国文化独特的本质力量相适应的性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格精神的对象物。经过了这样的一个对象化的过程,这些自然事物就进入了精神文化系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些重要表达意象和组成部分。这种对象化了的自然事物,又因其对象化的独特方式,往往是通过审美的艺术创造完成的,因而又与中国人的审美旨趣有关。
  中国人春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却是自魏晋以来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
  (编自於可训《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人民日报》2018年10月03日08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国人的眼里,松、竹、梅有着自然事物和人格象征的双重意义。
  B. 将某些自然事物进行人格化,是中国文化的创造,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
  C. 自然事物能够被人格化,根源于物我同一、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哲学。
  D. 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等修辞手法,让自然事物被赋予精神内涵,有利于其人格化。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从松、竹、梅切入,目的是引出中国文化中将自然事物人格化这一论题。
  B. 第二段围绕“将自然人化的传统”,先从理论层面分析,然后举例加以印证。
  C. 文章开头提出论点,中间展开论证,最后总结,全文形成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
  D. 文章引用马克思的言论,和作者的论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属于对比论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自然事物被人格化,是其本身所具有 自然属性起了决定性作用,引发了古人的文化创造。
  B. 中国人的人格构成,既强调“入世”又重视“出世”,说明中国人的心理矛盾根本无法调和。
  C. 月亮有满月和缺月之分,古人想到家庭有家人团圆和分离的差别,写诗时常将月亮人格化。
  D. 污水、烂泥等具有负面形象的自然事物,古人从不将其人格化,是因为其形象,趣味不佳。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根源于物我同一、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哲学”错误,原文说“又显然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应表述为: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物我同一、天人合一的影响。故选C。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愿
  茹志鹃
  天还没大亮,何大妈猛然坐起身,伸手在枕头下面,摸出那个对折起来的大红封套。红封套上用浓浓的墨笔,写着四个大字:劳动光荣。下面小字是:玩具小组组长何永贞同志收。
  她想不到,自己快跨进五十的人了,竟然第一次挣得了薪水。
  十五年前,那时还没解放,阿永才六岁,就死了爸爸。年轻的何永贞咬着牙,抚养着儿子,好容易进到附近一家丝厂做工。快到月终领薪水时,一天,家的方向冒起了火光,想到阿永,她发了般冲出工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