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8080字。

  江苏省启东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专业作家在作品中展现出的才华也许让青年读者们觉得________,然而阅读活动应当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因此无须对作者________,而不妨运用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质疑,去挑战,在思想的碰撞中才能真正对作品的深刻意蕴________。
  A. 鞭长莫及    顶礼膜拜    心照不宣 B. 望尘莫及    毕恭毕敬    心照不宣
  C. 鞭长莫及    毕恭毕敬    心神领会 D. 望尘莫及    顶礼膜拜    心领神会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望尘莫及:形容远远落后。语境中是想表达青年读者们觉得自己赶不上专业作家在作品中展现出的才华,所以应选用“望尘莫及”。顶礼膜拜:形容对人特别崇敬。毕恭毕敬:形容对人十分恭敬。顶礼膜拜程度更深。第二空结合上文“阅读活动应当是一个平等的交流过程”,下文“而不妨运用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去质疑,去挑战”,可以理解为阅读时不用对作者怀有特别崇敬的心理,所以选用“顶礼膜拜”。心领神会: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也指深刻地领会。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不必明说。心照不宣比心领神会多了不说出来的意思,不合语境。第三个空是要表达读者能对作品有深刻地领会,所以应选 “心领神会”。故选D。
  【点睛】成语运用解题技巧:
  (1)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2)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环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3)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4)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5)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6)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构成语素的位置而造成形近混淆(7)看成语运用是否因忽视整体性,只断章取其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造成成语意义与句意相悖(8)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下列各句中,没有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我一眼认出了胡杨,他直立在无边的荒漠里,似乎有着无以撼动的坚韧,仿佛饱含了日月的精华。
  B. 在自我介绍之后,杨超越突然表示要为粉丝清唱一首。结果这一清唱,唱出了一个大型车祸现场!
  C. 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了尘雾和碎末。
  D. 上海弄堂的房屋,鳞次栉比,看上去有些乱,实上错落有致,实在是农人撒播然后丰收的麦田。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__________此外,还需要什么别的理由吗?
  ①或者翻译些他的诗文,
  ②像苏东坡这样的高士,有他作品相伴就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③那时我一直都希望写一本有关苏东坡的书,
  ④现在我能心致志地写关于他的传记,自然是件乐事。
  ⑤即使此愿望不能实现,也愿意身边有他的作品相伴。
  A. ④③②⑤① B. ③②⑤①④ C. ③①⑤②④ D. ④⑤②③①
  4.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①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②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③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A. ①中秋②除夕③端午④元宵
  B. 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
  C. ①重阳②七夕③端午④元宵
  D. ①重阳②除夕③元宵④中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