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050字。
第六单元《拿来主义》导读——借鉴
12 拿来主义
话题链接——借鉴
一、字之源
【字源演变】
“鉴”,会意字。本作監,金文形体像一个人睁大眼睛向水盆注视。后加“金”,成鑒或鑑,表示鉴用金属制成。鑒简化为鉴。本义是盛水的大盆。引申为镜子。后来引申为照或观察、审察。还引申为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有借鉴之义。
想起了唐代诗人郑谷的《闲题》:
举世何人肯自知,
须逢精鉴定妍媸。
若教嫫母临明镜,
也道不劳红粉施。
【成语链接】
鉴往知来:根据以往的情形便知道以后怎样发生变化。《诗经》:“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国家覆亡的教训并不远,对于商来说,是夏桀;对于周来说,就是殷纣,这两句语重心长,寓意深刻,有如晨钟暮鼓,可以振聋发聩。
前车之鉴: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清陈忱《水浒后传》:“前车之鉴,请自三思。”
覆车之鉴:把翻车作为镜子。比喻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晋王隐《蜀记》:“公孙述据蜀而灭,此皆前世覆车之鉴。”
二、句之美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品读出自《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去掉一个“之”字,句式变得整齐,也容易流传开来。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意是“他”不是“它”。——《诗经》
品读意思是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3.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
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下,后来的洋务派和维新派沿着这条新路,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救亡图存运动。
品读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所谓“制夷”,即抵抗侵略、克敌制胜。在这个主张里,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
三、诗之韵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羊公碑又名“堕泪碑”,是当地百姓怀念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羊祜建立的。
赏读此诗系作者因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借古抒怀,熔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首联“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人类社会总是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