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640字。
第七单元《赤壁赋》《登泰山记》导读——旷达
16 赤壁赋 登泰山记
话题链接——旷达
一、字之源
【字源演变】
“旷”,会意、形声字。“日”为形,表示光明,“广”为声,表示开阔。本意指光明、开阔,又指心情开朗。引申为空旷,特指心境宽广。又由空间的广大引申为时间的久远,还有空缺、耽搁、荒废的意思。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确实如此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说文解字》中,旷,明也。从日广声。
【成语链接】
平川旷野:广大空旷的平原田野。语出宋《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若平原旷野相逢,契丹抄掠我军粮,则我军不战而溃。”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语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记起一副对联的下联:崔颢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你能知道这里面提到的典故吗?
二、句之美
1.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品读 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品读 “天狼”,喻指频频犯边的辽和西夏。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3.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苏轼《东坡》
东坡一生的坎坷和烦恼是无处不在的,但他不为世俗的福祸苦乐所拘牵,不为命运的得失生死所忧烦,始终不渝地保持思想、襟怀、智慧和才华上的勃勃生机。
品读 “莫嫌荦确坡头路”写道路坎坷;“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了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三、诗之韵
浣溪沙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流逝。这里反用其意,足见东坡豪情。
赏读 苏轼这时谪居黄州,已是48岁的人了,旧时已是接近所谓“知天命”之年,羁旅之情,应当是沉郁的,但清明的山水给了他一个好感觉,忽见泉水西流,就激发起作者的不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